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政府部门积极倾听民意,每年广泛征求社会建议,汇聚各界智慧推动地区建设。我作为蓬安的资深义工、中共党员,有着两段关键经历:早年入职兽医站任站长,为精进专业,在南充农村成人班攻读并获畜牧兽医中专学历,后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技证书,由此成为蓬安操华职业技术学校畜禽养殖防治员培训老师;另有近20年保险代理从业经历,期间担任中国人寿兼职讲师,这段讲台经验让我在职业技术学校授课时,能清晰高效地传递知识。 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工作常面临误解,不少人误以为是“套取国家资金”。但事实并非如此,以蓬安操华职业技术学校的畜牧班为例,尽管仅13天培训,每期结业时学员都满是不舍,这份留恋便是培训价值的最佳证明。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1982年投身畜牧兽医工作,四十余载里我始终扎根基层,与百姓结下深厚情谊。近年来,集约化养殖兴起,乡村散养户锐减,依赖医阉畜禽谋生的六七十年代老兽医纷纷转行,许多乡镇出现专业兽医“断档”。而学校开办的畜牧防治员班,恰好精准填补了这一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缺口。 2022年10月蓬安县徐家镇双石桥村的培训,是我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当时疫情临近尾声,规定培训班学员不超过50人。开班上午,相关部门领导和学校办公室主任到场,明确安全措施与作息时间。可办公室优主任刚讲完作息,不少老乡因觉得上课时间长,起身就要离开。
我立刻从优主任手中接过话筒:“老乡们先坐下!我是本次代班老师,听我说完再决定走不走。大家家里猪牛生过病吧?治一次花多少钱?找兽医方便吗?”这话瞬间勾起共鸣,老乡们纷纷回应,一次治疗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元,常花了钱还治不好,专业兽医难寻,出诊加药费动辄七八十元。
我提高声调:“这次我来,不只是教猪牛简单治疗、传统阉割,更要给大家指条长久过日子的路!现在县里正推‘新农人’培育,咱们学好技术,既能当乡村动物防疫员,还能成村里的技术骨干、‘新农人’代表——以后谁家养殖遇难题先想到你,这就是你的‘个人品牌’!”
我指着身后的培训横幅继续说:“蓬安在搞工业转型,农村更得有自己的‘独创品牌’。你们把技术学扎实,自家养殖搞规范,猪牛质量好、病害少,就能打出‘双石桥生态养殖’‘徐家镇放心畜禽’的名号,这就是老乡们自己的品牌效应!到时候收购商主动上门,价格比别人高,日子能不红火?”
“大家要记着,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把科技送到村社区,就是帮咱们建‘新农人’队伍、创乡村品牌。这13天认真学,既能从养殖小白变防疫能手,还能带着乡亲一起做品牌,这样的机会怎能错过?”
中午时,学校负责人还在担心下午学员到课情况,结果却出乎意料:除1位老乡家中有事,其余49人全按时赶到村活动中心,专注听我讲技术。
在操华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中,我以乡村动物防疫员教材为基础,结合40多年基层实践经验,由浅入深授课。很多时候,我带着老乡们到田间、进农户家,手把手教畜禽防疫治疗方法,还教他们就地识别中草药用于养殖,帮着节省成本。
我常对学员说:“学技术,既要会治,更要会‘立名’。治好邻居家的病牛,就把技术要点讲给人家听,时间长了‘张兽医’‘李能手’的名声传出去,这就是你的‘技术品牌’;咱们村一起搞绿色养殖,统一防疫、统一标识,就是村的‘产业品牌’,比单打独斗强十倍!”
课间,我会穿插讲走访中遇到的敬老爱老事迹、科技致富的养殖能手故事——比如某村的“新农人”带头人,靠过硬技术和诚信经营,把自家养殖场做成周边乡镇供货点,还带动三户贫困户一起干;也会不定时解读《动物防疫法》,提醒大家“合规养殖是品牌的根,根扎得稳,牌子才能立得久”。学员们常常听得入神,连下课都忘了。
双石桥村培训结业时,我拍了三张特殊合影。第一张是和几位单身学员的合影,我对他们说:“要是早十年二十年学到这些技术,你们早就能成家立业了。但现在不晚,把养殖技术用好,打出自己的技术招牌,成为村里的‘新农人’骨干,发家致富后,哪怕晚婚,夕阳红也一样甜蜜,我等着喝你们的喜酒。”
第二张是家庭成员共同参训的合影,有父子、婆媳,还有夫妻,我鼓励他们:“一家人一起学技术、搞养殖,既能家庭和睦,还能合力创品牌,比如‘王家养殖之家’,别人一听就觉得靠谱,咱们一起奔小康。”
第三张是每期必拍的师生大合影,合影时我总会喊:“咱们不只是师生,更是蓬安‘新农人’和乡村品牌的同行者,以后常联系,互相帮衬着把日子过好、把牌子打响!”如今三年过去,这三张照片还时常浮现在我脑海里。
去年在睦坝培训时,发生了件印象深刻的事。老乡刘某某牵着牛来“搅局”,牛“吭吭”叫着,老刘大声说:“我想学养牛防治技术,报名晚了不行,您得教我!”这看似莽撞的举动,藏着村民对知识的迫切渴望。
我趁机开起户外课,现场讲解牛病防治、诊断方法,演示注射下药部位,还指导牛瘤胃胀气的治疗与预防措施。老刘问:“学完能像镇上养牛大户那样,让别人都来买我的牛吗?”我笑着说:“当然能!先把技术学扎实,把牛养得健康壮实,再把养殖心得、防疫经验分享给邻里,慢慢就有‘老刘养牛,靠谱’的口碑,这就是你的品牌。等睦坝养牛户多了,咱们一起搞‘睦坝生态牛’小品牌,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比你自己卖强多了!”老刘听得连连点头,后来每期培训都主动来帮忙组织。
13天培训虽短,为做好教学实践,每期都会分小组,小组长选的是活跃、文化水平较高的年轻人。我常对他们说,你们是村里的“新农人”后备军,不仅自己要学好技术,还要带动组员一起进步,试着把小组打造成“技术小分队”,比如“张家湾防疫小组”“李家坝养殖小组”。以后村里有防疫任务、养殖难题,你们小组冲在前,时间长了就是村的“品牌队伍”,将来还能带动更多乡亲致富。这些小组长结业后,果然都成了当地的后备干部和致富标兵。
上年锦屏长梁中坝社区培训班结业前,有老乡希望学蔬菜水果防治技术,这虽超出我的业务范围,但我告诉大家:“不管养殖还是种植,核心都是‘技术+品牌’。你们先把畜牧技术学好,把养殖的牌子立起来,以后学种植技术时就能举一反三,把‘中坝社区’的农产品品牌一起做起来,让咱们社区的鸡、鸭、猪,还有桃、李、菜,都能卖出好价钱、闯出好名声。” 每次培训结束,当地都会掀起养殖热潮,结业当天总有老乡主动上台分享收获:有人说“以后不怕猪生病,还能帮邻居看,慢慢攒名声”,有人说“想和几户乡亲一起搞养殖,试着做个小牌子”。这些话,让我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
如今蓬安正处在工业转型关键期,老百姓最需要的,是能立竿见影、造福民生的农村适用技术,更需要“新农人”的带头引领和乡村“独创品牌”的支撑。我们把科技下乡落到实处,不只是教技术,更要帮老乡树“品牌意识”、成长为“新农力量”,让每个懂技术的老乡都成为乡村振兴的“活招牌”,让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品牌——唯有如此,科技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