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司法厅印发《在全省涉企行政检查中全面推行“天府入企码”的实施方案》,明确自9月1日起分两阶段在全省推行该制度。9月25日,记者从绵阳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作为首批试点城市,绵阳已率先对标“全面使用阶段”要求,推动“亮码入企”从探索试行迈向深化落实。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政府规范执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更以数字化手段为涉企检查立规矩、明边界,值得充分肯定。
“天府入企码”的推广,核心在于以技术赋能监管创新。通过“一码通行”,将检查事项、人员、时间全程留痕,既压缩了执法随意性,也为企业拒绝违规检查提供了制度底气。绵阳试点成效显著——亮码超6600次,入企检查频次下降近45%,充分说明“码上监督”能有效遏制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等问题,切实为企业减负。从“试行”到“全面使用”,差别不仅在于企业有权拒检、监督问责更严,更折射出治理理念的升级:行政检查不是“随心所欲”,而应成为受约束、可追溯、有温度的服务行为。
当前,经济回升向好离不开稳定、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天府入企码”的全面推行,正是四川深化“放管服”改革、保护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一步。它推动监管从粗放向精细转变:一方面,通过分级分类检查、特殊情形补录等机制,平衡“管得住”与“不干扰”;另一方面,将调研、观摩等非检查活动纳入监督,防范“变相检查”隐形门槛。这种“精准度”与“入口关”的双重把控,有助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
下一步,关键在于持续抓好落实。各地需尽快完善配套细则,强化执法人员培训,避免“码”成摆设;同时畅通企业反馈渠道,使“满意度评价”真正倒逼作风改进。唯有让每一张“入企码”都成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见证,才能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
“小切口”推动“大变革”。期待“天府入企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全国涉企行政监管改革提供更多四川智慧。
短评 | “亮码”入企,为企业撑起“保护伞”
从“试行”到“全面使用”,“天府入企码”的升级是政府监管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它借助数字化手段,推动涉企行政检查从粗放走向精准,从事前审批到全程监督,实现了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风险隐患“精准出击”的治理效能提升。(童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