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5|评论: 0

[原创] 此处分号不宜——《标点符号用法》指瑕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9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处分号不宜——《标点符号用法》指瑕七

说明
  本学期七、九年级下册也有与《标点符号用法》同误之处。例:

    先是快速行进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映红的舷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断划过。(七下151页)
    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九下53页)

  上述分号用在多重承接(连贯)复句的第一层分句之间(本文所述“多重承接复句”,一是层次在两层以上,二是至少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愚以为,该处应为逗号。
  本篇是对《标点符号用法》指瑕的第十篇。若所指差错俱真,则至此合计差错处数59,差错个数39.2,差错率达8.3/万。
  或曰,笔者所指之瑕一定是真的差错?
  答曰,未经订正只可算是疑似差错——尽管这疑似差错像是真的差错:
  如笔者在指瑕四指出《标点符号用法》语言单位排列之瑕——“词、短语、句子、复句”。复句怎么可以以大于句子外延的资格而排在句子之后?复句怎么可以在逐级排列的语言单位中与句子并提?又如笔者指出语段定义之瑕——语段是“对各种语言单位(如词、短语、句子、复句等)不做特别区分时的统称此定义,语段可指词、短语、句子、复句——最大是句子——无一与语段搭得上。语段是句组(句子与句子的组合),是句群(句子的群体);语段,两个句子以上;语段,介于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语言单位。
  如笔者在指瑕八指出句子欠缺点号之瑕——“着重号的形式是.标注在相应文字的下方”——应在.”后添加逗号。还指出句子点号多余之瑕——“信纸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夷(姨),你好!”——应删去后引号外的句号。
  ……
  蔡维藩先生对《标点符号用法》指瑕,他的<标点符号用法>新标示例问疑》一文网搜),指出疑似差错42处;若所指差错俱真,则差错率13.7/万。蔡先生指瑕水平较高,他是大连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与《咬文嚼字》月刊原主编郝铭鉴并称咬文嚼字界之“北蔡南郝”。蔡先生出版多本“咬文嚼字”专著,如《咬咬<咬文嚼字>》、《鸡蛋里面挑骨头——给三大报寻个错》、《报纸常见语文差错1000例》、《报纸编校差错点评》、《语文纠错之错中错》、《嚼嚼<咬文嚼字>》。他被多家报刊聘为特约评报员、评刊专家。依我看,蔡先生所指之瑕,至少大部分都是真的差错,即《标点符号用法》差错率超过5/万是跑不了的。
  蔡先生所指之瑕与笔者的不重合。两者合一,则《标点符号用法》差错率超过5/万更是跑不了的了。
  在这里,笔者强烈吁请迅速修订2011年版《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用法》第一版发布在1951年,第二版1990年,第三版1995年(国标),第四版2011年(国标)。是时候第五版了。

语法性差错(1-2)
    《标点符号用法》,5页:

4.6.3.2 (分号)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
    示例1: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
    示例2: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的;但是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
    示例3: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因此,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局限性。
    示例4: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以为可以凉快些;谁知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热了。

浅析
  分号用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一说存在问题。

  简言之,用在承接复句不行。
  详述之,分号不可用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承接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
  承接关系表示先后有序,接连不断,分句之间是“先事——后事”关系。它虽然也是“非并列关系”,但与其他非并列关系(如选择、转折等关系)不一样。承接关系是纵的发展,而选择、转折等关系则是横的排列;前者是一路纵队,鱼贯而行,后者则是一列横队,齐头并进;前者第一层分句之间不可换位,后者则可换位而基本意思不变。
  《标点符号用法》中多重承接复句如:

4.7.3.3
    示例2:……先读题干,再读原文,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课文。(6页)

  若换位则不行:

    先读原文,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课文,再读题干。

  而如前述示例2(转折关系)——看看它第一层分句的前后换位。

    示例2.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的;但是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层分句前后换位: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的。

  上述示例1、3、4(分别是选择、因果、递进关系),如示例2般,第一层分句前后可换位而基本意思不变。谓予不信,谨请一试。
  愚以为,《标点符号用法》“4.6.3.2”处可改为(括注中添加“而承接关系除外”):

    4.6.3.2 (分号)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而承接关系除外)之间的停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