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740|评论: 0

诗人何壮远一首痛彻心扉的诗《秋雨》

[复制链接]

2024年优秀版主

诗人何壮远
20250930080714front2_0_7864201_FjMB2jpQZaieNkfuxGY09AjYVInC.jpg

秋   雨

何壮远

天空老得低三下四
牧羊人遗失了皮鞭
桂花树死死压住孤苦的心境
一触即破的伤口
把日子搅和得稀烂

斜风牵着细雨
为倒在稻穗下的母亲
把悼词写成了草书
人间多少悲欢离合
秋雨成了代言词


《秋雨》:土地里的生命挽歌

何壮远这首《秋雨》,以农耕文明最质朴的痛感为针,以天地自然为线,将丧母之恸缝进秋雨里。全诗不见刻意雕琢的辞藻,却字字带着泥土的腥气与泪水的咸涩,像一株被雨水打弯的稻穗,在低垂中完成对生命最沉重的叩问。

一、天地为棺:自然意象的悲情赋形

开篇“天空老得低三下四”,用极具粗粝感的口语,将秋日的压抑具象为老者的佝偻——这哪里是写天?分明是失去母亲后,整个世界在诗人眼中的坍塌与变形。“牧羊人遗失了皮鞭”,则暗喻生命秩序的断裂:母亲曾是家庭的“牧羊人”,她的离去让生活的“羊群”四散,连抽打岁月的“皮鞭”(象征责任与力量)都成了遗失的遗物。

桂花树“死死压住孤苦的心境”,一个“压”字力透纸背——桂香本是秋的甜,此刻却成了被强行捂住的哭腔,连自然的芬芳都成了痛苦的帮凶。“一触即破的伤口/把日子搅和得稀烂”,将无形的悲伤化为可触摸的“伤口”,日子不再是线性的延续,而是被泪水泡发、被痛苦揉碎的“稀烂”状态,像一锅煮坏的粥,黏稠得令人窒息。这些意象全无文人式的含蓄,却带着庄稼人面对苦难时最直接的生命体验:痛了就喊,碎了就摊开,不必粉饰。

二、稻穗为碑:母亲形象的永恒定格

诗的第二节,情感从天地的悲戚收拢到具体的生命现场:“斜风牵着细雨/为倒在稻穗下的母亲/把悼词写成了草书”。这里藏着全诗最动人的隐喻:母亲“倒在稻穗下”,不是简单的死亡,而是与土地、与劳作的终极融合——她一生俯身照料的稻穗,此刻成了她的墓碑;而斜风细雨的“草书”,既是自然对她的哀悼,也是她一生潦草却厚重的生命注脚。

“草书”二字用得极妙:它不是工整的楷书,没有精致的祭奠,却像母亲生前在田埂上踩出的歪扭脚印,像她布满老茧的手捏着镰刀的弧度,带着劳作的力度与生命的温度。这“悼词”不需要文字,天地间的风雨、田野里的稻穗,都是她活过的证明——一生“弯腰”的母亲,最终以“倒在稻穗下”的姿态,完成了对土地最深沉的皈依。

三、秋雨为词:人间悲喜的沉默代言

结尾“人间多少悲欢离合/秋雨成了代言词”,将个人的丧母之痛升华为普世的生命体验。秋雨本是自然现象,此刻却成了所有未说出口的悲伤的“代言词”——它不像暴雨那样嘶吼,也不像春雨那样温柔,只是绵密、冰冷、执拗地落下,像无数个在苦难中沉默的灵魂,用无声的方式诉说着活着的重量。

这“代言词”里,藏着庄稼人对命运的接纳:母亲倒在稻穗下,是悲剧,也是宿命——就像稻穗终将成熟、坠落,就像秋雨终将落下、覆盖大地。诗人没有呼天抢地,只是让悲伤随着秋雨渗透进土地,渗透进每一个“搅和得稀烂”的日子,最终在沉默中沉淀为对生命最朴素的理解:悲喜本是人间常态,而母亲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即使“日子稀烂”,也要像稻穗一样,饱满地弯向土地。

诗人何壮远不仅写的是自己母亲,也写的是天下所有默默无闻、辛苦劳作的母亲。她们或许没读过多少书,没穿过漂亮衣裳,一辈子在田埂上、灶台边打转,把腰弯成了镰刀的弧度,把皱纹刻成了土地的沟壑。她们是割稻时被汗水泡白的手,是深夜缝补衣服时昏黄的灯,是粮仓里饱满的谷粒,是我们长大成人后再也够不着的背影。这首诗里的“母亲”,是村口王婶,是邻家大娘,是所有把一生“倒”在土地里、把“日子”熬成粥的母亲——她们从不曾被写进史书,却用一滴滴汗、一弯弯腰,养活着整个人间。

四、结语:泥腿子写的诗,最戳心

何壮远的诗,没那些花里胡哨的词,可它戳人。他用庄稼人的眼睛看世界,用庄稼人的嘴说话,用庄稼人的心写诗。母亲倒在稻穗下,他没写“永垂不朽”,没写“流芳百世”,就写“倒在稻穗下”——这多实在,多疼,多像母亲的一生。

这诗是泥腿子写的,可它比任何“高雅”的诗都真。它告诉我们:诗不在书里,在土里,在汗里,在母亲弯腰的背影里。秋雨还在下,母亲的稻穗还在长,而这首诗,会像土里的种子一样,年年发芽,年年让人想起——那个弯腰种地的母亲,和这片她用命爱过的土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