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各单位及个人在舆情分析、研判、应对、处置与治理等方面的能力,四川新闻网麻辣社区联合有关部门决定组织开展“四川省第1期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岗位证书考试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单位
评价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是工信部在人才培养、人才交流、智力引进、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支撑机构。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人才研究、人才培训、人才评价、人才服务和国际合作等领域的工作。致力于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人才研究的高端智库、人才培训的综合平台、人才评价的权威机构、人才服务的领先品牌和人才合作的国际桥梁。
培训单位:网络舆情分析师四川考培基地
网络舆情分析师四川考培基地由四川新闻网与中正舆情机构合作创办,致力于提升舆情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基地通过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能力评价,为网信安全领域输送高素质人才。
二、背景介绍
随着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网络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已迈入生活化和大众化,为社会营造了一个特殊的舆论和信息传播环境;网络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在信息生成与传播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强势舆论磁场。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舆情如洪水猛兽般渗透各行各业,给经营管理者带来更严峻的挑战,相应地对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对企业以及个人的意识形态管理、社情民意管理、舆论宣传管理、品牌声誉管理、思想政治管理、网信安全管理等工作均提出了迫切性要求。
在新发展阶段,舆情管理已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而网络舆情分析师是舆情管理的重要角色,其职责是通过监测和分析网络舆情数据,及时发现舆情事件,以便组织或企业能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因此,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岗位培训的意义在于提高从业者以及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来处理和管理网络舆情事件,这对于组织或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岗位能力评价认证目的是,为了舆情治理日常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适用化。通过对舆情事件的发现、研判、分析、统计、决策、处置、预防等各个环节进行培训考核,帮助从业者从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工作水平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提升,从而大大缓解社会各界面临的预防难、处置难、人才缺的现状。
三、培训计划
为顺应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要求,提升各系统、各单位的管理者及从业者在舆情分析、研判、应对、处置与治理工作等方面的能力,本期培训班定于2025年11月10日至11月15日在线上举办。届时将邀请高校教授、业内实战专家、权威媒体专家进行授课,课程体系设计严格按照职业化的标准。
学员完成学习课程后,将统一参加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举行的评价考试,考试通过者可获得《网络舆情分析师(高级)岗位能力评价证书》和官方认证,证书可作为从业者掌握舆情工作技能的凭证,也可作为各单位优选舆情管理人才的参考依据。
证书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官网、工业和信息化人才评价系统查询,证书样本如下:
四、培训对象
(一)党政系统: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办公室负责人;新闻发言人;负责对外新闻、宣传、网信和舆情管理的工作人员。
(二)政法系统:公、检、法、司等单位负责新闻、宣传、网信和舆情管理的工作人员。
(三)教育系统:高职高校负责对外新闻、宣传、网信和舆情管理的工作人员。
(四)企事业单位/集团公司:单位/集团各部门领导;各分子公司主要领导;负责舆情、新闻、竞调、品宣和党建的工作人员。
(五)重点行业:教育、医疗、金融、能源、食药、旅游、交通运输等民生行业的监管单位及企业负责舆情管理的工作人员。
(六)相关行业:律所、媒体、传媒公司、公关公司、电商公司、调研公司、舆情服务机构等单位的从业者。
五、考培说明
【培训方式】采用线上教学(直播);
【报名时间】即日起开始报名;
【学习时间】11月10日—11月15日,每晚7:30-9:30,共6晚;
【考试时间】11月22日—11月23日,共2天,线上;
【考核科目】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工程实践等3科目考核;
【报考等级】高级
【开班要求】每班人数大于30人,不足30人的滚动到下一班级;
六、部分课程内容
01.中国舆情发展演变史综述;
02.全球视野下的网络意识形态博弈;
03.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04.新时代舆情与网络舆情理论等;
05.舆情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方法与处置策略;
06.舆情危机管理机制设计与治理;
07.危机应对中如何及时把握逆转机遇的策略;
08.解构情报学在舆论管理中的基础应用;
09.高级舆情分析师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10.解析“五大分析报告”的编写实务;
11.媒体公关高层策略研究及应用实务;
12.心理学视觉下的网络舆情
13.案例推演及舆情数据的价值挖掘;
不限于以上课程。
七、培训特色
前瞻性:网络安全产学研用融合是我国大力发展的重要领域。随着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变化,职业化标准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对人才的需求也会提高。因此,建议尽早参与相关学习,并获取相关职业认证。
专业性:由著名高校教授及社会知名专家、一流的舆情实践工作者、各行业宣传部门及社会学界、传媒界实战精英以及相关主管机构舆情事务负责人的组成师资队伍,阵容强大,组合科学。
系统性:课程设计经过多次论证与完善,内容系统、科学,参训合格者将能运用各种分析模型和工具,为社会各界、各组织单位的决策、发展提供坚实的参考依据。
权威性:参加官方权威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举行的考试,获得认证证书,该证书可作为专业人员岗位聘用、任职、定级和晋升的重要凭证。
八、主要教学师资(部分)
徐兆荣:新华社高级编辑,国内部副总编;兼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与新华社培训中心特聘教授;中宣部新闻专业导师库导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特聘导师。
卢云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挂职);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雷少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王维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钟向东:北京大学大数据舆情应用课题组组长;中正舆情机构创始人;知名舆情管理实战专家。
李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孙国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钱瑞升青年学者。
杨维东: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重庆市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动态研究咨政中心执行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柴樱芝:重庆市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动态研究咨政中心研究员。
马龙照:危机公关管理专家;北京大学公共关系研究协会研究员,劳动经济学会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原北京大学高培中心教学总监。
杜文杰:新华通稿舆情智库研究院院长、新华网高级网络舆情管理师。
方飞:中正舆情机构联合创始人;原《中国企业报》社—中国企业新闻网常务副总裁,原北京大学教育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陈海:中正舆情机构海外舆情研究中心主任,国内知名情报学专家。
九、培训费用
总费用:4980元/人(含教材费、培训费、考试费、证书费)
补考机会:可免费补考1次
十、报名流程
1.报名填表:填写《评价认证考试申请表》。
2.资料准备:
(1)近期1寸免冠蓝底彩色照片电子版;
(2)身份证(正反面电子版);
(3)学历证电子版。
3.资格审核:收到报名资料后对学员进行审核。
4.汇款交费:通过审核的学员将学费汇款至指定账户;
5.报到学习:班级群统一通知学员报到、上课等事宜。
报名和咨询联系人:赵老师 电话:13880809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