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产手机圈的又一波“擦边文案”引发广泛关注。有网民发现,小米发布的新款手机Xiaomi17Pro宣传海报的主体大字标语写着“逆光之王”,但在右下角又用极小的字体标注“逆光之王是产品设计目标”。此举引发了网民的集体吐槽:“广告都要配放大镜看了!”“这是在玩文字游戏!”“手机行业太卷了,大家为了抢占宣发点,没少掉头发。”“本来消费者就是被大字吸引,哪里会去关注小字?”“这是在误导消费者!”
梳理发现类似的“目标之王”“目标最强”表述,在手机圈中屡见不鲜。比如:VivoxFold5“最强折叠手机”,用小字标注“目标”;魅族22“6.3英寸最佳观感屏幕”,用小字标注“目标成为”……面对质疑,魅族高管公开回应称,“加小字”是为避免广告法禁止的绝对化表述,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业内人士也解释称,在宣传中悄然加上“目标”或“预计”等限定词,可以规避风险。这是行业在严监管背景下的一种“折中玩法”。
律师则认为广告必须真实准确,不能含糊或误导。若主标语以“之王”等极限词为主视觉,而“目标”小字又被弱化处理,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产品已经达到相应性能,构成潜在的误导风险。依据《广告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这种“以目标代替事实”的宣传手法若缺乏数据支撑,可能涉嫌违法。网民也普遍认为“小字文化”模糊概念,侵蚀信任,呼吁监管部门加强执法。“模糊概念误导消费者,监管得管!”“小字藏角落,消费者哪会注意?必须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