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99|评论: 0

[文学世界] 我的海外朋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海外二字,现在平平淡淡,若无其事,但时光倒退回四十年前,海外二字却让不少人心惊肉跳、恐惧有加。那个年代,海外的准确含义,就是敌对分子、叛国分子、里通外国,投敌叛国等,不单单是十足的贬义词,甚至直接等同罪犯、敌人!

    那个时候,一旦某人沾染牵连上海外二字,必定吃不了 兜着走,人人见了海外二字,都得退避三舍,躲避瘟神一样绕着走,唯恐自己与海外有任何联系,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无端的引火烧身。

    那个时候,但凡与海外有联系的,或者亲戚或者熟人朋友,一概都悄无声息,隐藏极深,不敢外露,特别担心由于海外关系牵连,将自己清白之身染得漆黑。

    好在,经过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国人纷纷走出国门,经商留学访问甚至移民定居,海外再也不是一个谈虎色变的危险词语。海外者,不过普通平常,乃至海外侨胞海外同胞,多有褒义嘉许。

    回首过去,自己纯粹红五类劳动人民家庭出身,压根就没有什么海外关系之说,(彼时也就没有危险之海外惊恐)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什么海外朋友。

    如今,得益于互联网极大拓展人际交往渠道,个人交往不再局限于身边家族亲戚、同学同事圈子。网络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居然有了好几个海外朋友,(并非工作学习等原因结识)细细想来,饶有趣味,也折射出当下人们实实在在生活在地球村之事实。人们的社会交集不再局限于亲戚同事战友等狭窄空间,对此,不能不感谢互联网的神奇。

    我的第一个海外朋友,相识于约二十年前四川新闻网。彼时刚刚接触互联网,热衷于在四川新闻网麻辣社区麻辣杂谈等板块畅所欲言,偶有时评文字发帖,引来版主编辑以及文友跟帖参与交流沟通。参与者中,不时发现一署名mike 的读者,经常跟帖于后,参与讨论交流。甚至有过“生命不息,跟帖不止”之褒奖,令我大为感动!时间长了,彼此交流增多,私下相互也有更多沟通。方知对方乃侨居澳洲重庆北碚人,移居澳洲多年,因心怀故土,时常光顾四川新闻网,我们之间遂因价值观相同,彼此引为知己,从文章跟帖到私下单独交流,你来我往,先是彼此加了QQ,后又加了微信,从此近二十年,隔三差五没有中断过联系。要么节日问候、要么某些热点问题交换意见,或者叙谈家乡故里变化(祖籍重庆渝北的我,与祖籍同在重庆北碚的他,自然更有一分亲近)时常联系。

    我们之间非亲非故,没有血缘,也没有学习、工作交集,纯粹相识于网络,终成无话不谈的朋友,很让人感慨。我们之间,即使一年半载没有联系,但彼此都牵挂着对方。隔着万水千山的大洋,至今我们尚未谋面,更谈不上小聚小酌,把酒言欢。但精神上的休戚与共,价值观的同频却始终让我们把对方看作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于我而言,澳洲,那片陌生的异国他乡,至今我尚未踏足,但依赖网络缘分,那里却有一个我们彼此认同的朋友,幸哉!

    我的第二个海外朋友,依然得益于网络!

    从12年开始,步入山地车骑行行列,从就近骑行到长途远足,乐此不疲。不想受限身边骑友选择,目光转向网络,屡屡求助QQ,呼朋唤友,约伴长途骑行。此过程中,认识台湾骑友强哥。尽管曾经雄心勃勃欲跨海峡环宝岛骑行未遂(小城市没有自由行权限)但与台湾骑友交流却从此不断,十余年来,网络沟通交流,友谊日益加深,虽无缘结伴骑行,但彼此时常嘘寒问暖,亲如家人。

    最让人感动一幕,要数一次台湾跟团游。事先网络告知,即将启程前往宝岛跟团旅游,以了心愿。强哥得知后,特意驱车几十公里,夜间九点从居住地基隆到我住宿的台北桃园机场酒店相见!

强哥虽然接近知天命之年,却一付骁勇健将模样,酷爱户外运动的他,高大魁梧,和蔼可亲,见面后,一如平日网络交谈一样,一口一声“哥”,喊得我心里热乎乎的。言谈中,处处透露浓浓的人情味和友善。

    短促的谋面,彼此间心有灵犀,受限时间,没有推杯换盏,没有佳肴相伴,唯有酒逢知己的叙谈,彼此间知足感满满。

    一个原本素不相识,隔着海峡的台湾人,何以仅仅源于对山地车骑行爱好,发展到网络深度交流,乃至线下如老朋友晤谈?个中原委,我们自知。

    网络交流中,得知当年随那个时代潮流,其父从大陆广西到了宝岛,后与当地人通婚,遂有了他的出世。在他的固有认知里,一直视大陆为根,不忘来处。尤其作为户外爱好者,长期以来他心心念念欲骑行西藏,却因为大陆政策不允,遗憾多多!比较之下,我因户口不在成都大城市,同样不允自由行环岛骑行台湾,一样的遗憾多多!两岸阻隔,岂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导致!

    遗憾虽然多多,我们间的友情却因骑行缘起,进而发展到亲如兄弟般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不论大陆512地震还是疫情肆虐期间,我们都彼此牵挂对方,送上祝福与问候,问候关切对方。

    有趣的是,差不多时间稍长没有联系,一旦问候,强哥总是回复时不忘发出全家福外出旅游照片分享与我,让我感受到浓浓的情谊。平素聊天中,强哥总是如待亲兄弟一样的情感,呼我及内人哥哥、嫂嫂,没有一点违和拗口。那种传统的国人亲人间的浓烈情感,让人感怀感念。

我的第三个海外朋友,还是源自网络!

    前些年,迷上美篇写作,一发不可收拾。时评影评书评旅游闲情等,屡屡见诸美篇,时常引来诸多美篇朋友围观跟帖互动。美友中绝大多数都是国内同好,偶尔也有个别海外华人互动。其中,彼此相识不久,互动频频的美国波士顿华裔女士品秋就是其中一位。

    此前,如品秋一般的美友甚多,彼此互动也都仅仅局限于嘘寒问暖的一般性交流,但随着与之互动增多,慢慢发现彼此间除了美篇文字外,可以深度交流的不在少数。

    她夫妻均属高知,专一医学精进,居住波士顿,财务绝对自由。酷爱旅行的夫妻俩,几乎一年中就没有停止过脚步。除大体走遍美国本土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差不多被他们同样走了个底朝天!她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旅行达人,满世界都有他们的足迹。所有这些,都被她用大量文字和繁多精美的照片记录并发表出来。与之比较,我之旅行,自行车也好,跟团自驾也罢,次数范围均不及其万分之一!

    但我们之间这些差别并没有影响彼此时常的互动交流!更多时候除了开始彼此了解各自生活状态外,她屡屡在我朋友圈互动,对我秉持的价值观表现出极大认同。

    尤其让我感怀的是,在谈到移民话题的时候,她直截了当回复了我种种担忧与疑惑。比如父母如何侍奉(早早的就把双亲接过去安顿下来)、兄弟姐妹亲戚等如何彼此照应(她家绝大多数成员都轻松移民)。总之,她已经具备世界公民的眼光与格局,不再纠结故土、落叶归根等老话题。同样,在畅游世界各地的同时,她也依然热切的挚爱故国风土人情,计划合适的时候回大陆旅游,饱览故国人文自然景观。

    为此,我们彼此都真诚的相互发出邀请,希望能够有机会到彼此家中做客,畅谈生活旅行等彼此感兴趣的话题。

    迄今为止,我们未曾谋面,哪怕隔着重重大洋,但却彼此心有灵犀,都视对方为朋友,时常在网络上祝福安好,关心呵护。

    很多时候,国人但凡谈及朋友,似乎都离不开酒肉饭局聚会,否则朋友便不成立;再或,所谓朋友者,必定利益上互利互惠,有所帮助裨益,否则不可界定朋友。然,在我心目中却并不一定如此认知。朋友者,未必一定隔三差五小聚酒肉佳肴,只要心灵相通,彼此牵挂,或许这一生一世都没有机遇相聚谋面、也没有实际物质利益的彼此提携,但我却依然铁定对方为朋友。这就是我的朋友观。有鉴于此,我所罗列的海外朋友,相聚很难,我心底却始终牵挂着他们,惦记着他们,并以有他们作朋友引以为豪,引以为乐。也许有人并不认同,但这没有关系,个人认知即可,不必强求他人,是为记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