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庆中秋假期临近,成都市交管部门在常态化治堵工作基础上再推便民举措——在旅圈、商圈、医圈和客圈等重点区域推进机动车“即停”“临停”交通组织模式。记者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了解到,本次措施在武侯祠景区先行试点,首条“即走即停车道”已在武侯祠大街启用,同时在大熊猫基地、SKP商圈、华西医院片区和火车南站片区也同步优化临停管理,并配合采用“电子围栏”方式规范网约车接单路段,提升通行秩序。
>>小空间大作为:把“金角银边”改成临停通道
面对武侯祠大街路幅有限、上下客需求集中的矛盾,交管部门通过对景区大门周边的城市“金角银边”空间进行小微改造,将原本零散的边缘空间统筹成3条出租车与网约车“即停即走”车道。这样既不占用主道通行,又把临时上下客的车辆从过境车流中分离出来,有效降低路段拥堵风险。
>>现场探访:上车下车更顺手,交警也在现场引导
记者当天到现场看到,“即走即停车道”已开始运行,车辆可在不影响主道通行的情况下短暂停靠完成上下客。现场交警有序指挥,确保车道高效运转。现场一位网约车师傅告诉记者:“以前周末这条街堵得厉害,现在能在边道即停即走,效率高,也不耽误下一单。”一位来景区游玩的市民说:“下车方便了,家里老人小孩上下车也安全些。”
>>从1.0到2.0:大熊猫基地的经验被复制推广
据介绍,本轮试点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对大熊猫基地临停措施的一次升级。大熊猫基地此前设置的临停区被视作1.0版试点,此次把该经验在武侯祠、SKP、华西医院片区与火车南站片区推广成为2.0版,既总结了前期成效,也在空间利用和运行机制上作出改进。交管部门透露,基础数据显示,节假日景区周边的客流量显著上升,对临停管理的需求也更集中,定点规范有利于提升整个路网的运行效率。
>>下一步:广泛梳理点位,形成常态化治理方案
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配合市治堵协作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已建临停区的宣传与运行指导,另一方面广泛梳理更多具备条件的点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方案,力求在更多热门出行场景实现“即停即走”与主道通行的动态平衡,为市民游客创造更顺畅的出行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