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讲不讲点道理?清晨六点半,城市还在梦乡,成都市武侯区群众路附近住户就开始被建筑工地的轰鸣拽回现实。打桩声如重锤,钢管碰撞声似警报一般,交织成了起床号,日复一日的噪音让居民苦不堪言。而比噪音更刺耳的是相关法规在这里直接被漠视、监管显缺位的现实。附近的居民说,反映多次,依然如此,街道办的不作为,实在是令人心寒。
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搜索了一下“成都 群众路 吊车”的关键词,你会惊讶的发现,这块“成都音乐文创总部基地项目部”的牌子赫然醒目。
据封面新闻等媒体报道,今年9月21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在成都市武侯区群众路附近一在建工地项目的吊车侧翻,直接压垮旁边的项目脚架等建筑设施。
施工方把法律红线当虚线。《噪声污染防治法》和成都管理办法有明确规定,可这家工地连最基本的时间敬畏都没有,在居民尚在休息的清晨强行施工,既未公示任何特殊施工许可,更未采取有效降噪措施,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法规的公然挑衅。
“该谁管?”,答案都写在法条里,但扰民问题难解。根据成都市相关规定,生态环境部门对噪声污染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住建、城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内负责施工噪声监管,甚至明确了“拒不改正可查封设备”的执法权限。但现实中,居民的投诉却一直在部门流转中被“稀释”,所谓的“随机检查、暗访督察”并未形成有效震慑,才让施工方有恃无恐。
监管缺位,哪怕有再明确的处罚条款也只是纸上谈兵。群众路的这场噪音侵扰,暴露的正是法规很丰满,执行很骨感的治理短板。因为施工许可的审批关口没把严,日常巡查的探头没对准,再加之违法施工的板子没打实,所以,附近居民的安宁权便成了最易牺牲的代价。
老人、孩子、上班族被噪音严重困扰。难道,城市发展就只能牺牲民生?怎样才能让早上六点半的轰鸣不再重现?估计也只有让监管归位、执法有力,才能让法律条文真正成为守护居民安宁的隔音墙。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关注“谢歌说事”,看热点新闻事件,给你不一样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