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65|评论: 0

[原创] 病中漫谈陈子昂及《登幽州台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8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上午去医院买回一塑料袋药,路过友人家与其畅谈半小时,孤寂的心情开朗了许多。服了药,以为病情会逐渐好起来。殊不知昨晚深夜又咳嗽,痰中又带血;今凌晨5点钟醒来,感到胸中堵塞,忍不住咳嗽,便服下常用的有效的镇咳排痰药,很快就吐出了痰,但吐出的血比痰多。
jpg
笔者手机自拍示意图:吐血
这病拖了30年,去了很多医院,住了记不清次数的院,吃了太多的药。寄居崇州街子逾8年,其间绝大多数时间病情好转。但自去年旧病复发,住院治疗也不见好。整整一年都是在好转几天又恼火几天的难熬日子中度过的。
我对亲友说真心话:“争取熬过2025年,再变骨灰。”可是亲友们都说“别乱讲,不吉利......你会活到百岁”。我心知肚明,这些全是安慰话,也便不当真的“哈哈”笑纳。其实自己明白,“阎王要我三更死,岂会留我到五更”?
生与死,循环往复,乃自然规律,必需服从,是任何人都强拗不过的。但设若在未见到“百年未遇之世界大变局”完美落幕之时就先行离世,心中还是会感到不甘!于是就情难自禁地口吟起了唐初诗人陈子昂的代表诗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png
百度图片:陈子昂
这可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孤独情感呀,而今何以会穿越时空带着我也登上孤独之旅呢?但不可否认,时下的我,真的是正在感受着无尽的病中孤独呀!有时候,这种孤独是藏在心底里的苦。这种苦,或许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背井离乡之孤苦,也可能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凄凉之苦。

但有时候,孤苦也有可能是一种散落在眉宇间的安适与宁静。而这种安适与宁静,又可能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远离尘俗的恬静;同时,还有可能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那种显得有些苍茫而又孤高的寂静。

啊,此时此际,当我兀地联想到唐朝那位边塞流派诗的代表之一的陈子昂诗人,在他登上那座荒凉的古高台,置身于辽阔的天地间,想起高台曾经的主人,禁不住联想到他自己遭遇的种种挫折时,陡然生发出壮怀激烈的孤独之感,便在情理中,更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
陈子昂,他能慨当以慷,长歌当哭,更能真情迸发地创作出千古绝唱的《登幽州台歌》,而渺小的我,在病中的孤苦心境之中,何以却生发不出同样可以用来传达高远苍凉、情感沉郁、意境丰厚的诗句来呢?啊,恍然大悟:“我是存活在当今的盛世年华之中的幸运者呀!”
言已至此,何不借机说一说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以及他的人生际遇,用来消磨我病中的难耐时光,及同病相怜呢?是呀,遥想当年,陈子昂登上的幽州台,目之所至,视野开阔,空间辽远,瞬间便激荡起他的怀古幽思与悲愤的不平之鸣。
陈子昂诗题《登幽州台歌》,抒发了他个人的命运沉沦、报国无门的沉重感慨,交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抒情原由。
史载的幽州台,便是燕昭王的黄金台。战国时期,燕昭王即位于燕国动荡之际,他接受谋士建议,筑起高台,放置黄金,招揽天下贤才。名将乐毅、阴阳家邹衍、纵横家苏代等各国名士纷至沓来,因而燕国人才济济,得以迅速复兴。

在古代,文人多有登高望远、抒情致思之举。而诗人陈子昂登上幽州台,瞬间便激荡起旷远的怀古幽思与悲愤的不平之鸣。一首抒写胸中愁苦愤懑的诗《登幽州台歌》,便自然而然地吟唱出来。
png
百度图片:《登幽州台歌》

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即表达触景生情,胸中涌起怀古思今之感。燕昭王渴慕贤才的事迹已经相隔千年之久,盛极一时的黄金台也弃置荒芜多年。当年的那些风流人物与强盛国度,已经成为了封存的历史记忆。可叹自己空有杰出才华与报国热忱,却无缘与那些明君、贤臣生活在一个时代,共同开创一番轰轰烈烈的伟业。因而,他免不了要由衷地惋惜曰“前不见古人”。

再反观当年现实,诗人更加失望。他在朝中,没有遇到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英明君主;他在军中,也没有得到上级将领的赏识和重用。人生几何,倏尔飞逝,诗人连连受挫,想必在未来也没有机会再遇到理想的君主,因而只能愤然地叹息一声“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立足于天地之间,思接千载,便浓缩成了足以勾连古今的两句慨叹。而第三句,则是感触,从时间之久远转为空间之广袤:“念天地之悠悠。”其“悠悠”二字,是既用来形容当年的盛况已化为衰草荒烟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刻画出自身独立世间,报国宏愿转瞬成空的情感状态。景色的空旷与内心的虚空完美交融,达到了景与情的统一。

直到诗人陈子昂在时间长河与天地世界中都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之时,他仿佛就被无古无今、无边无际的孤独笼罩着了。他怀才不遇,且又不愿放弃建功立业、匡时济世的宏大志向;他无法改变命运和现实,也走不出人生的困境,只有一腔愤慨之情难以排遣。最终,他只有向眼前的悠悠天地,道出生命的沉重悲音:“独怆然而涕下!”

​在整首诗中无一字描写幽州台,却字字抒发着登临高台之思绪,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孤独无依却又顶天立地的诗人;看到他站在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交界处,为命运、国运而悲吟。在他的笔下,浩渺壮阔的宇宙和沧桑变换的人事,全都是描绘的悲壮背景,而涌动的则是豪迈深沉的家国情怀。

毋庸置疑,陈子昂对待诗歌的态度是有理想的;这种理想突出地表现在他推崇汉魏风骨、倡导兴寄理论、极力纠正六朝以来纤弱浮艳的诗风之中。陈子昂存诗百余首,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和《感遇诗》38首等,气象峥嵘,意蕴苍远,相当完美体现了他独特的创作主张。
他曾经自言是天地间的孤客,他不见古人与来者;他仿佛又是诗歌史上的终结者和开拓者;他用笔墨写下超越时空的文字,表达出了人类的共同感受......特别是他能将每一个体验过孤独的人汇聚在同一片悠悠天地之中,直面并体验生命赠予世人的独特情感,乞今少有人能与之比肩,遑论有超越者。
【注】本文素材取自《古代汉语-唐诗篇》《独异志》《品读唐诗》。
006e12fuly4hufzt1z7mvj303p072glm.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