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左右皆靡——十五年后再续之二
前言
这是对五上《将相和》指瑕之文(共六篇)。
《将相和》,早见于2005—2018学年旧版五年级下册,现见于2019学年起的新版。
笔者2010学年起年复一年地对《将相和》指瑕,指出疑似差错十处(原说九处,现有一处可一分为二,遂说十处)。2019学年《将相和》四处订正,四处改动(订而未正),两处没改。笔者继续撰文对未订正六处(订而未正四处+没改两处)指瑕至今。
差错已订正,可说是真的差错;差错未订正,可说是疑似差错。已订正四处,差错个数8,未订正六处,计差错个数12。若未订正的也是真的差错,则差错个数合20。五年级上册字数17/万,差错率1.1/万,超过合格的标准。一篇课文的差错使得整册课本不合格,这值得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并极速反应。
原著渑池会之争有三个回合:一、赵王上当鼓瑟;二、秦王被迫击缶;三、献城祝寿(双方各要对方为己方之王献城祝寿)。本文所述,是第二回合的第四环节“叱退左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优秀的文学遗产。愚以为,对它的改写应讲求“信、达、雅”:
信,真实性,忠实于、不删不改原著重要的人、事、景、物、意、理;
达,语法性和逻辑性,在现代汉语基础上达至通顺、合理;
雅,文学性,彰显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
知识性等差错(差错处数1-差错个数2)
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将相和》,20页: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原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浅析
课文把原著“左右皆靡”改写为“卫士竟不敢上前”,似不达、不信、不雅。
一、不达,不合事理。
原著“左右皆靡”之“靡”是“倒下;散乱;披靡;归顺”等义,而非课文的“不敢上前”之意。
1.辞书一如上说。
笔者手头十二本辞书的释义均可作证,而其中三辞书还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左右皆靡”为书证——还不是铁证?
【靡】①披靡,倒下。《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晋潘岳《闲居赋》:“训若风行,应如草靡。”唐王维《送友人归山歌》之二:“水惊波兮翠菅靡,白鹭忽兮翻飞。”也指后退,倒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汉语大词典》十一卷787页)
【靡】①倒下。《左传•庄公十年》:“望其旗靡。”引申为倒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辞海》3027页)
【靡】①倒下。《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引申:归顺。《后汉书•王昌传》:“于是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皆从风而靡。”(《古代汉语词典》985页)
这三本辞书,释义都是“倒下;披靡”,引申义有“后退,倒退,归顺”。余下九本辞书,释义大体同前。词典的有《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词典》,字典的有《汉语大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可见,“左右皆靡”之“靡”,取“倒下”义,洽“后退,倒退”意。
2.后退才合事理。
原著“左右欲刃相如”,左右当有拔剑(刀)和上前的动作——不拔剑不上前何来的欲刃?因上前就有且才有被叱后“皆靡”(全都后退)之状。简言之,欲刃上前,被叱后退。
课文的“卫士竟不敢上前”,等于否定了有“欲刃”之上前的动作。难道“欲刃”只是表情包作出吹胡瞪眼盛怒状?
二、不信,不忠实于原著重要之事之意(语意)。
1.原著之事,被叱后退,即欲刃时上了前;课文之事,被叱无后退(只是“不敢上前”),即欲刃时没上前:原著之事与课文的相悖。
2.原著之意,“左右皆靡”之“靡”,意为“后退”;课文说成“不敢上前”:原著之意与课文的相悖。
原著之事、之意是史实,课文因相左而非。
三、不雅,弱化作品的语言艺术。
原著“左右皆靡”,课文“卫士竟不敢上前”,谁个更势不可当?原著——关乎人物形象塑造。
原著“左右皆靡”,课文“卫士竟不敢上前”,谁个戏剧性更强?原著——情节呈现曲折多姿。
第一、二回合,表面各有胜负,实际秦国输了,不是吗?第二回合“叱退左右”时,如果只是课文的“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就还有强令搏杀并救驾的可能,但实际却是原著的“左右皆靡”(后退,倒退),卫士全无斗志,呈兵败如山倒般无可挽回之颓势。于是,秦王走投无路,好汉不吃眼前亏,才会适时低头,才“不怿,为一击缶”。由此可证改写之不雅。
笔者网搜“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之释,其译文或译词,“靡”大都是“后退,倒退”之意,课文竟连游击队都打不过!
后语
1.此为《前言》提及的新版的“订而未正”之处。
旧版因删去而全无原著“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文字(文意):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笔者指瑕后翌年并未订正。连续指瑕至第九年且转为新版才改动,增添“叱退左右”的内容——惜把“靡”误释为“不敢上前”。
愚以为,改写出现差错和审读没发现差错,是两者在该问题上(仅限于该问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低于可胜任工作的水准的表现;知道差错却不迅速订正,是职业道德有亏——亿万学子被带偏了——随着时间延长而增添受影响人数。
所谓“亿万学子”:2025年全国小学生约1.03亿,六个年级,平均每年级0.17亿。新版2019年至2025年,共七年,五年级学生七届,学过《将相和》的1.19亿。或另一算法,202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0.12亿,即当年初中毕业生0.24亿(约一半没读高中),上溯五年级学生也约等于这个数,这就较前之0.17亿更大——取小的。
2.四处订正简述(原著——旧版——新版;只突出问题部分)。
2.1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他理直气壮地说——他怒发冲冠,说。
2.2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一回到宾馆——一到客舍。
2.3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令赵王鼓瑟。
2.4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说:“请您为赵王击缶。”——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