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心困境:双重阻断致出行瘫痪
自然因素:连日强降雨引发河水上涨,火峰村日常通行的漫水桥彻底断行,丧失基础通行功能。
人为因素:村内仅存的另一条对外通道,同步推进水保项目、燃气管道铺设、供电线路改造三项工程,成为唯一出行线却遭无序施工破坏。
2. 施工乱象:安全与规范双缺失
路面破坏:三个施工队在本就条件差的社道路上“反复开挖、随意填埋”,导致路面坑洼极大,石子土块乱堆乱放,无任何施工标识标牌。
管理空白:施工无标准,想在哪开挖就在哪开挖,路面无人清扫维护,雨天后道路泥泞不堪,沦为“烂路难路”。
3. 关键隐患:特殊群体安全无保障
村内留守群体以老弱病残为主,当前出行条件下,一旦遭遇紧急情况(如突发疾病、意外事故),救援通道受阻,责任归属成谜。
4. 问题根源:多部门协同与应急缺位
部门层面:多工程同步推进却无统一协调机制,存在明显协同缺位,无人牵头统筹施工秩序与路面维护。
应急层面:面对强降雨导致的漫水桥断行,未及时制定应急出行方案,应急措施严重滞后,未能保障百姓基本通行需求。
5. 核心追问:百姓出行权益谁来保障
无序施工何时能规范?破损路面何时能修复?
针对老弱病残群体的应急出行通道何时能开通?
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何时能建立,避免“无人管、无人问”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