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不少病毒开始活跃。手足口病是“季节性访客”,川内有两个高发季节,春夏高峰一般出现在5-7月,秋冬高峰则出现在10-12月。疾病高发期到来,今天,四川省疾控中心发布了相关提醒,孩子上半年得过手足口病不代表下半年就不会“中招”,家长需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孩子精神状态。
据四川省疾控中心急传所专家刘雅琼介绍,手足口病的罪魁祸首是“肠道病毒”,常见的“致病主力”有四五款不同型别,如果孩子感染了病毒A,痊愈后自身免疫只能对付A,对病毒B、C、D没有抵抗力。“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最重要的传播方式,病毒可能藏在孩子的口水、鼻涕、脏手里,没洗干净的玩具、餐具上。孩子顺手摸一摸、张嘴啃一啃,病毒就趁机钻进身体里,潜伏期一般在3-7天。”
据了解,手足口病偏爱5岁以下小朋友,幼儿园里孩子们集体生活,更易被感染。大部分孩子感染后,一周左右就能痊愈,典型症状包括嘴巴、喉咙、舌头尖上出现小白点或小红泡;手心、脚心,屁股上会长出淡淡的小红疹,很多孩子还会伴有发烧、咳嗽、流鼻涕。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出现精神差,高烧不退,腋下体温超过39℃,吃了退烧药也不管用。频繁呕吐,容易受惊,手脚发抖、没力气,站不稳、坐不住。呼吸变快、变慢,心跳变快。出冷汗,手脚冰凉,皮肤上出现大理石样蓝紫色花纹等症状,可能是重症“预警”,须马上前往医院。
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治疗主要是对症,勤洗手是最省钱省力的预防办法,建议流行期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玩具、奶瓶、餐具定期消毒。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当户外活动,提高免疫力。“目前我国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只有肠道病毒71型(EV-A71)灭活疫苗,接种后能降低感染EV-A71型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的风险,从而降低患病死亡的风险。”刘雅琼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