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地频繁传出小学缩编、合并甚至关停的消息,一些小学老师被迫转岗到中学。
特别是部分年轻教师刚刚走上讲台,就不得不面对岗位调整、流动甚至转型的压力,编制的光环正在褪色,所谓的稳定化为乌有。
更难的是,中小学父母的择校焦虑也在持续升温,孩子到底能不能有个师资稳定的学习环境?
上海浦东新区三桥小学原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办学校,今年开学季却被推上了热搜。
整个学校5个班,新生加起来总共才22人,老师居然有23人,如果不算上校长,那果真是实现了1:1的师生比,小班化教学再结合上校内豪华的配置,学生待遇绝对赛过一众名小。
结果呢?22位学生家长前一天还收到了学校发来的开学通知,第二天学校就突然关了,22位孩子只能被迫去到4公里之外的金桥小学就读。
这4公里路,要么孩子自己走,要么家长亲自送,因为两校之间还没有直达的公交车,家长既焦虑又无奈。
网友把这所百年小学的关闭怪罪于多家媒体的曝光,要不是媒体说学校浪费资源,也不至于落得这般下场。
实际上,三桥小学的命运早就注定,只不过是舆论加速了这个过程。
五六年前这所学校的学生总数还有200多人,奈何招生人数年年递减,到2024年已缩到了30名学生,今年触底到22人,再过几年学生可能就只有个位数了。
三桥小学在多数上海家长眼中属于菜小,学校所在的地方本身又是城中村,宅基地多,不是刚拆迁完,就是正在拆迁,能搬的家庭早就搬走了。
虽说现实都摆在面前,但许多人一想到魔都的小学都难逃被淘汰的命运,还是会莫名伤感。
其实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农村,学校关停潮已从幼儿园蔓延到了小学,类似三桥小学关停的案例,从去年开始就在集中爆发了。
今年6月,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普通小学共有13.63万所,全国小学招生1616.63万人,在校生10584.37万人。
对比2023年的数据,小学数量一年消失了7200所,招生数直线暴跌了261万多人,在校人数当时明明还有1.08亿人。
现实惨烈,连北上广的学校也难以幸免。
广州小学数量最多,2024年有1013所,但也仅比上一年多了5所,招生数少了3.24万,下降幅度约12%。
深圳是把小学、初高中放在一起统计的,去年三类学校数量一共才939所,在校生197.23万人,虽比上年有增加,但很微弱(2023年中小学数量913所,在校生189.58万人)。
上海16个区共660所小学,少了4所,徐汇、静安、闵行、宝山等区域的数量都有减少,招生人数一年也少了约3万人。
北京最惨,去年有709所小学,少了5所,招生人数从23.5多万暴跌至19.3万人,短短一年入学孩子少了接近4.3万人。
今年小学关停合并的现象,还在持续上演。
5月河南濮阳一次性撤销了46所小学;一个多月前,济南4个区的10所小学合并、搬迁或者直接关闭...
大城市,特别是一二线小学的裁撤,大家体感可能并不太明显,但在农村,现在很多学校一片冷清,全校就几十人,甚至几个人的都有。以前学校欢声笑语,如今死气沉沉。
“每次考试,在班里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这句看似凡尔赛的话语背后,正是农村小学的空心化。
有些小学出于对学生的考虑,会先与其他小学合并,实在不行再跟中学合并,但就算想尽一切办法拼命挣扎,最后还是难以抵挡「退场」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