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83|评论: 0

[投稿|报料|投诉|咨询|建议] 彭州市老科协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分会助力天彭牡丹发展

[复制链接]

彭州市老科协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分会助力天彭牡丹保育发展  
银龄志愿者深入一线 共促牡丹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  

10月15日,按照彭州市老科协的安排部署彭州市老科协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分会会长刘先鑫带队,组织市老科协牡丹文化专委会副主任、银龄老专家杨礼通、老科协银龄志愿者郭泽会、任昌文、车燕、杨本旻等老科技工作者,前往丹景山镇及市天彭牡丹保育发展中心,开展天彭牡丹保育发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传统种植模式,交流秋季牡丹嫁接技术,为深化“百里画廊”天彭牡丹文化发展路径建言献策。

彭州牡丹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南宋陆游《天彭牡丹谱》为其注入独特的文化内涵。自上世纪80年代起,牡丹种植与观赏逐步发展为彭州特色产业,使彭州成为继洛阳、菏泽之后的中国三大牡丹种植基地之一。每年花期,丹景山山坡上自然生长的牡丹与山下园中牡丹迥然不同,以其特有的野趣风貌吸引众多游客,成为彭州生态旅游的亮丽名片。

为加强牡丹资源保护与产业升级,在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成立天彭牡丹保育发展中心,致力于优质种质资源收集、新品种选育及濒危品种保护。调研期间,天彭牡丹保育发展中心工程师、彭州市城乡规划师岳彭奇接待调研组一行并作专题汇报。据介绍,目前该中心已培育牡丹十万余株,汇聚四百二十多个品种,包括金腰楼、彭州紫等本土特色品种,以及从引进的西北品种紫斑牡丹,四川牡丹等国家级保护植物,形成集科研、观赏为一体的综合园区。自2023年试开放以来,每年春天接待游客累计十万人次,并带动丹景山镇、隆丰街道等周边镇(街道)村(社区)牡丹种植业协同发展。

近年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老科协持续组织退休科技工作者、老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与中心科研人员共同探讨牡丹保育技术。局老科协会员、牡丹专家杨礼通现场为日常管理人员示范指导牡丹秋季修枝修剪技术。天彭牡丹保育发展中心主任李上官对局老科协会员、银龄志愿者和老专家的调研指导表示衷心感谢。时值牡丹秋季嫁接移栽关键时期,老科技工作者通过现场交流与技术指导,为天彭牡丹的科学繁育与文化传承注入“银发力量”,进一步推动彭州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丁穆松 / 曹艺)  
市老科协  
市老科协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分会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