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7|评论: 1

[原创] 胡锡进的“沉默之忧”,是对健康网络生态的深情叩问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10-20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锡进的“沉默之忧”,是对健康网络生态的深情叩问


                           谢歌说事


          因为老胡“骑墙”,而且还是个舆论场上的老狐狸,不说人话,所以令人生厌,很多时候都当他的话是耳边风。我也多次对其冷嘲热讽,但这次老胡的表现,令人心生钦佩。

          近日,环球时报原总编辑胡锡进一条关于“群体沉默”的微博登上热搜,讨论的焦点不是国际博弈的风云变幻,而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悄无声息的“信息流失”。
640


        我觉得,老胡的这份对言论环境的观察,没有犀利的批判,但却带着对公共生态的深切忧虑,戳中了当下网络环境里最值得警醒的痛点。

        其实,老胡点出的现象早已不是个例,他说,明星们不再敢对社会议题发半句真实感慨,怕一句无心之言被贴上“立场标签”;体制内人员连行业内的建设性意见都要反复斟酌,怕“言多必失”牵连单位;教师们不敢分享课堂外的教育思考,怕被过度解读成“不当言论”。企业高管们更是对行业现状讳莫如深,怕一句真话触动舆情红线。这些本应是公共信息重要来源的群体,不是不愿开口,而是不敢,怕言论风险,怕机构追责,怕网络上的过度解读与非理性攻击。于是,沉默成了最安全的选择,高度自律变成了彻底闭嘴,最终导致本应多元的公共讨论,只剩下单调的安全声音。

       老胡这回将根源指向“社会宽容度降低”与“机构过度避责”,恰恰说到了要害,也说到了点子上。老胡的这翻话,不是要否定法治对言论的规范,更不是为越界表达张目,而是直指一种正在蔓延的“避责式治理”。老胡的意思是说,当机构面对舆情时,第一反应不是理性甄别、区分边界,而是为了“不出事”而简单粗暴地惩戒发声者;网络空间里,那些“不同意见”被等同于错误立场,善意提醒被曲解成恶意挑事,于是,宽容便成了稀缺品,表达自然也就成了高危行为。久而久之,没人敢说真话,没人愿提建议,公共信息池也只会越来越枯竭,这远比那些所谓“有争议的声音”更危险。

       我理解并赞同老胡的呼吁,本质上其实是他对“法治框架下多元共生”的期待。我们要的不是无底线的言论自由,而是“合法表达不被苛责”的安全感;机构要的不是零舆情的表面平静,而是理性应对、区分对错的治理智慧。当一位教师分享教育心得不用怕被上纲上线,一位企业高管指出行业问题不用怕被穿小鞋,一位体制内人员提建设性意见不用怕被追责,每个合法的声音就都能够被尊重被倾听,那些平时“沉默的群体”才会重新开口。

      因此,我赞同老胡这次的发声。因为网络生态的健康,不是只有一种声音的单调,而是多种声音在法治里共存的活力。老胡的“隐忧”,不是对现状的抱怨,而是对“敢说、能说、好好说”的真诚期待,期待我们的社会,能给合法表达多一点宽容,期待我们的机构,能对舆情应对多一点理性,也期待每一个愿意发声的人都不用在“沉默”与“风险”之间艰难抉择。因为只有当公共讨论不再是高危行为,多元的声音才能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才是网络生态应有的模样。

       这回,我毫不犹豫的站在老胡这一边,好多年了都没有力挺过老胡了,有的都是对他的冷嘲热讽。当然了,我也从来也没有老胡那种资格,那样大胆和勇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5-10-20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狐吸进是这样的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