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似画,果丰飘香。以“民宿之州·宿在小金”为主题的2025年四姑娘山民宿大会,在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如期启幕,行业大咖齐聚一堂,把脉民宿之路、探索民宿之新、聆听民宿之声、汇聚民宿之集,为小金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思想动能,更成为该县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深度联动的重要里程碑。
2025年四姑娘山民宿大会是小金县首次聚焦民宿主题召开的一次全县大会,为什么要召开这场大会?该县县委书记韩德龙给出明确答案:“近年来,该县坚决贯彻落实州委‘五个之州’决策部署,把发展民宿产业作为促进文旅融合的有力抓手,大力推动民宿行业‘高端引领、中端支撑、低端升级’,一批有特色、有品位、有情怀的精品民宿,如珍珠般散落在雪山脚下、藏寨之间、田园深处,不仅成为了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宿在小金’正逐渐成为一张闪亮的文旅新名片。”
旅游产业是拉动县域经济的“多元引擎”,而民宿则是为其插上翅膀的“关键支点”。近年来,小金县委、县政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文旅融合发展,科学引导民宿健康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宿在小金”民宿发展之路,让民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扩大民生就业的“主力军”。
生态赋能:小金民宿的“天然聚宝盆”
小金县,坐拥“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四姑娘山5A级景区”等重量级名片,更凭借独特魅力获评 “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全国最佳山地户外目的地”,自然资源与人文底蕴的双重优势,为民宿发展筑牢根基。
“生态是民宿的生命线”,这是小金县委、县政府始终坚守的发展理念。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将绿水青山保护置于首位,把民宿开发作为生态价值转化的“实践载体”,每一项建设标准都对标自然保护区协同发展要求,每一处民宿布局都兼顾景观保护与体验优化。如今走进小金,“推窗见雪山、出门入林海”已成为民宿标配,游客从“美景观赏者”主动转变为“生态守护者”,形成“保护促体验、体验助保护”的良性循环。
“这里抬眼就是蓝天白云,雪山感觉伸手就能触摸,住了一周都不想走。”来自北京的游客邹女士坦言,自己是在小红书刷到小金民宿的实景视频,当即安排好行程,便来了小金。
随着交通瓶颈逐步打破、县域知名度持续提升,以精品民宿为核心的乡村住宿业态在小金“遍地开花”,服务品质同步升级,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目前全县251家民宿中,中高端民宿占比超44.22%,旅游旺季“一房难求”已成常态。
业态创新:民宿激活乡村旅游新动能
“从10月1日试运营到现在,客房天天满房,游客对徒步向导、生态研学这些特色服务的反馈特别好。”嘎尔庄园管家南江的话语里满是欣喜。作为集“民宿+研学”于一体的复合型项目,嘎尔庄园不仅通过升级民宿硬件、完善研学配套,提升了小金承接游客外溢的能力,更创新采用“龙头企业+国投公司+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助力夹金村向 “夹金山下红色旅游第一村”加速迈进。
同样,在该县沃日镇,民宿集群的热度同样“爆棚”。全镇66家民宿提供1126个床位,2025年国庆期间预订率超 90%。其中,部分民宿以“田园风光+嘉绒文化”为特色,不仅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嘉绒文化,更联动周边果农,推出“苹果采摘+非遗手作+农产品电商”产业链,带动当地苹果销量同比增长30%,让“民宿红利”切实惠及农户。
民宿,早已成为小金富民增收的“坚实纽带”。数据显示,该县平均每家民宿能为当地创造7至15个就业岗位,从业人员月均增收超3000元,真正实现“一家民宿带活一片乡村”。近年来,小金县持续打造“食、宿、娱、购、游” 一体化特色民宿,构建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新图景,让民宿超越单纯休憩功能,成为展示文旅融合魅力的“文化窗口”、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
2025年国庆小长假的数据,更印证了民宿产业的带动效应:小金县共接待游客4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26%、11.56%,成功入选2025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十大热门县城。
大会领航:点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此次民宿大会现场,行业专家、民宿经营者、文旅企业代表等围绕“民宿产业趋势与国际化路径”“四川民宿政策机遇”“藏寨民宿文旅融合”“文旅项目中民宿的文化传承”等主题进行分享研讨,既为小金民宿产业“把脉问诊”,也共同擘画了“宿在小金”品牌升级的路径图。
站在大会召开的新起点,小金县已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持续推进民宿与研学、红色旅游、民俗文化等业态深度融合;加快完善民宿周边交通、停车、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立民宿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提升“宿在小金”品牌竞争力。通过一系列举措,小金旨在以“宿”为媒吸引游客、以“宿”为基留住游客,实现“流量”向“留量”的转化,绘就“宿在小金、美在全域”的独特画卷。
如今的小金,正以民宿大会为契机,锚定“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推动民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让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小金画卷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民宿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