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63|评论: 1

湖南一女子男友去世后生下遗腹子想要赔偿,遭遇公婆怒怼,不给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算没我的份,是不是应该把孩子的那份给我?”面对镜头,湖南刘女士的诉求直接而清晰。她和男友相恋两年,已育有一个女儿,并在怀有六个月身孕时,遭遇男友跑车意外去世的悲剧。


83025aafa40f4bfba040b760d712dfe0f63618db.jpeg@f_auto

男友去世后,共计80万元的赔偿和抚养费被打入了刘女士公公的账户。双方就这笔钱的分配产生了严重分歧,使本就因失去至亲而痛苦的家庭,笼罩在更深的阴霾中。


01 事件全程:赔偿金引发的亲情裂痕

这起纠纷源于一场不幸的意外。刘女士与男友相恋两年,期间生下一个女儿,但两人始终未领取结婚证。


在她怀有六个月身孕时,孩子的父亲在跑车途中遭遇事故不幸离世。


事后,一笔总额为80万元的赔偿和抚养费被打入了刘女士公公的银行账户,成为了后续矛盾的导火索。


从赔偿金的构成来看,因刘女士当时怀有遗腹子尚未出世,这笔钱包含了老人和两个孩子的份额


也就是说,这80万并非属于某一个家庭成员,而是需要对失去顶梁柱后的祖孙两代生活进行综合保障。


刘女士的诉求很明确:“就算没我的份,是不是应该把孩子的那份给我?”她表示希望带走女儿独自生活,需要孩子的抚养费用。


02 双方立场:公婆与未婚妈妈各执一词

面对刘女士“要回孩子那份”的诉求,公婆一方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在回应中,公婆透露了儿子的遗愿:“儿子去世前说钱给孩子买房子,你要来你随时住,孩子我们也一直在养。”


公婆曾希望刘女士将儿子的户口迁回男方家,并邀请她一起生活,但遭到了拒绝。


对于刘女士想带走女儿的想法,老人也表示担忧和无奈:“你要带孩子走我们没办法。”


公婆一方强调,赔偿款已用于购买房产,未来会留给孩子。他们认为自己一直在抚养孙女,且按照儿子的遗愿,钱款用途是合理的。


双方缺乏足够的信任和有效的沟通,使得这些提议未能达成一致,僵局持续。


03 法律视角:遗腹子的权益受法律保护

从法律角度看,这起纠纷的核心在于遗腹子权益保障这一法律与情感交织的问题。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完全同等的权利,属于第一顺位继承人,有权参与赔偿款的分配,并且有权取得专属于自己的抚养费。


席军旗律师解读此案时指出:“由于两个人未领取结婚证,不具有法律上的配偶身份,刘女士一般情况下无法参与赔偿款的分配。”


但与此同时,“在未经被抚养人或其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私自拿出被抚养人的抚养费和遗产进行其他处分。


《民法典》第十六条明确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此外,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分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04 司法实践:试管婴儿享同等权利

近年来,类似刘女士的情况并非个例,法律实践也在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现实。


在江苏审结的一起案件中,一位父亲在工亡时,孩子还仅是冷冻的胚胎。法院最终判决认定,通过胚胎移植出生的子女与遗腹子并无不同,同样享有供养亲属的待遇,支持其领取抚恤金至18周岁。


该案法官在判决中指出:“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应当受到平等保护,不能因孕育方式的不同及医学技术介入而差别对待。”


这一判决理念强调了在法律未明确规定时,应回归到保护未成年人基本权益的立法初衷。


在另一起类似案件中,法院经审理认为,尽管孩子在父亲工亡时处于体外胚胎状态,但这一状态是其父母生前通过合法医疗行为共同选择的生育方式所决定。


法院认为:“不能因医学技术介入所导致的受孕时间差,就否定孩子与父亲之间在‘即将供养’和‘依赖职工经济来源供养’上的法律关联。”


05 网友观点:情理法的多元碰撞

这起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网友在同情刘女士处境的同时,也表示理解公婆失去独子后,将孙辈视为情感寄托和未来希望的心情。


f9198618367adab4210207c85889140c8501e4dd.jpeg@f_auto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世间上的事啊,往往问题就出现在‘钱’身上。就这事儿,女子要一份钱,实在也是合情合理的。人不死已经是死了,又何必为难其曾经同甘共苦的女人呢?


另一方面,也有网友理解公婆的立场:失去独子的老人,将情感和希望寄托在孙辈身上,用赔偿款买房也是为了给孙子孙女留下更稳定的财产。


这种观点认为,公婆并非想独占款项,而是希望以另一种形式保障孩子的未来


还有声音指出,悲剧发生后,有效的沟通与家庭内部的相互体谅,往往比争夺金钱更能帮助生者走出困境。


有评论认为:“金钱永远无法弥补失去亲人的痛苦,但对于无经济来源的未成年孩子来说,这笔钱却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保障。”


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认为,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应当受到平等保护,不能因孕育方式的不同及医学技术介入而差别对待。


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找到一条既能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又能慰藉各方伤痛的道路,远比单纯争出是非对错更为重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年味推荐官 2016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5-10-23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事是有处理规定的。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