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德阳市统计局发布了2025年前三季度德阳经济数据。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458.2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1.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75.6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91.1亿元,增长6.9%。
前三季度,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良好,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20.8万吨,同比增长4.3%;水果产量25.6万吨,增长7.8%。畜牧业生产稳定,猪牛羊禽肉产量23.7万吨,增长1.3%;禽蛋产量8.8万吨,下降0.5%;生猪出栏192.5万头,增长1.2%;水产品产量1.8万吨,增长5.4%。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4.2%。
从“3+1”主导产业看,规模以上“3+1”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其中,机械装备产业增长11.5%,材料化工产业增长12.1%,食品饮料产业增长5.0%,数字经济产业增长22.3%。
从高技术(制造)产业看,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0%。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36.6%,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5.3%,医药制造业增长8.7%,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6.6%,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5.0%。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燃气轮机同比增长48.6%,电站用汽轮机增长43.3%,发电设备增长42.8%,磷矿石增长31.8%,平板玻璃增长20.4%。
从企业效益看,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67.8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利润总额151.5亿元,增长2.3%。
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0%,金融业增长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6.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7%,其他服务业增长6.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3.4%。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3%。
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5.2%。新建商品房施工面积下降26.6%,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4.0%。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1.2亿元,同比增长5.3%。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08.3亿元,同比增长4.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2.9亿元,增长6.6%。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36.2亿元,同比增长4.2%;商品零售715.1亿元,增长5.6%。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113.3亿元,增长21.6%。
从热点商品看,书报杂志类同比增长97.2%,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22.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4.8%,家具类增长12.2%。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6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税收收入82.7亿元,下降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4.3亿元,增长3.6%。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285.4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760.4亿元,增长9.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524.5亿元,增长10.5%。
前三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46.6亿元,同比下降7.3%,其中,出口额100.9亿元,下降5.5%;进口额45.7亿元,下降11.1%。
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同比增长0.1%。
总的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内生动力仍需加力。下一步,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确定的“1386”年度工作思路,聚力稳定市场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激发新兴动能,确保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