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19|评论: 0

深圳为什么会出现爆火的卷尺哥?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10-26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圳为什么会出现爆火的卷尺哥?



                                  谢歌说事


        深圳,被誉为“多管局长”的卷尺哥,每天拿着工具穿梭在街头巷尾,用千余条视频指出地面凸起的井盖、挡道的树木和过矮的路牌,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因而彻底改善了城市环境。也因此,卷尺哥受到包括央视新闻在内的官方主流媒体的集中点赞,引发热议。

640 640 640 640 640 640

       平凡的卷尺哥,或许从未曾想过自己会成为深圳城市治理的网红符号。这场持续两年的城市个人挑刺与政府“秒改”的双向奔赴,绝非偶然的流量奇观,而是深圳政府与舆论双重宽容培育出的必然结果,事件折射出的是深圳这座城市独特的治理生态。

       深圳之所以会出现爆火的卷尺哥,与其“土壤”是分不开的。在我看来,首先是得益于深圳的政府宽容,其底色是“制度兜底,而非个人关注”的理性包容。面对“卷尺哥”的高频监督,没有一个部门以小事一桩推诿,更无“多管闲事”的苛责,反而用“分钟级响应”给出回应——井盖凸起次日修平,挡道树木及时移栽,坑洼路面纳入修复计划。这种高效并非依赖“盯着账号的领导”,而是源于看得见民意的系统:40多个互联网平台的线索挖掘、18大类4000多小类事项清单的精准派单、“首办负责+快裁快处”的协同机制,构建起从发现到整改的闭环管理 。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的升级,本质是政府对民意监督的主动接纳,将市民的“挑剔目光”视作治理优化的源头活水,这种宽容早已超越态度层面,沉淀为可复制的制度设计。

       最可贵的是,深圳的这种制度性宽容具有一贯性。正如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行个人破产制度,给“诚实而不幸”的创业者留出东山再起的空间,两年间化解债务2.1亿元 ,其核心逻辑与接纳“卷尺哥”的监督一脉相承:不回避问题,不苛责个体,而是以制度弹性包容发展中的瑕疵。当其他城市还在为“谁来负责”扯皮时,深圳已用清单化管理让98%的工单精准落地,这种对“问题”的宽容,恰是治理自信的最好证明。

      深圳的舆论宽容,关键在“建设性共鸣而非对立批判”的氛围营造。“卷尺哥”的视频没有引发“炒作”“挑事”的质疑,反而收获“深圳多管局局长”的戏称与全网点赞。网友们聚焦“3天整改”的实效,感慨“这才是人民城市”,媒体则深挖背后的治理机制,将个体监督升华为“城市主理人”的公共参与范本。这种舆论反应绝非偶然:深圳1300万网民早已习惯“上网察民意、下网解民忧”的互动模式,“@深圳—民意速办”99.49%的满意率,让公众确信“发声必有回响” 。当盲道被占、电梯故障等诉求能得到切实回应,舆论自然会从“对抗性吐槽”转向“建设性监督”,为“卷尺哥”们的较真精神提供生长土壤。

        媒体的理性引导更强化了这种宽容氛围。从新华网点赞“双向奔赴”,到中青评论肯定“较真价值”,再到奥一网追踪整改实效,本地与中央媒体形成合力,既不神化个体,也不夸大问题,而是客观呈现“市民监督—政府整改—治理优化”的良性循环 。这种舆论场域拒绝“非黑即白”的评判,转而追求“解决问题”的共识,让“挑刺”成为推动进步的正能量。

       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就是与众不同。“卷尺哥”的爆火,彰显的是深圳双重宽容的生动注脚:一是政府以制度宽容接纳市民监督,二是主流舆论也以理性宽容鼓励参与,二者交织成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生动实践。凸起的井盖被修平,挡道的树木被移走,改变的不仅是城市设施,更是市民与城市的情感联结。由此可见,深圳这座城市的宽容,从来都不是对瑕疵的纵容,而是对“更好”的追求,而正是这种追求,才让深圳既能诞生敢挑刺的市民,更能成为善“补位”的城市。

       关注“谢歌说事”,看热点新闻事件,给你不一样的视角。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