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差错旧差错——五上《将相和》
说明
这两处差错与前六篇对《将相和》指瑕的网文无关。
新差错,指现在才指出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旧差错,笔者于2023、2024学年提出质疑,现2025学年再提出质疑。
本文这两处差错若与前六篇所述差错处数10、差错个数20相加,则差错处数12,差错个数22.1——差错率从1.1/万升至1.3/万——更超合格标准。
一
焦点
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将相和》,20页: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原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浅析
焦点为疑似知识性差错(1-2),新差错。
教材把原著“不怿”说成“被逼得没法”,似是对原意的窜改。
“怿”,不是“法”(办法),“不怿”不是“没法”。
“怿”是“悦”,喜悦的悦,“悦”是喜悦,欢喜,快乐,高兴。“不怿”,就是不欢喜,不快乐,不高兴。
所有辞书,“怿”,均无“法”(办法)之释,倒是全为“喜悦,快乐,高兴,欢喜”之释之意。
此其一。
其中四辞书,均以原著“于是秦王不怿”为书证,见下:
【怿】①乐;喜悦。《尔雅•释诂上》:“怿,乐也。”《说文新附•心部》:“怿,说也。”《诗•大雅•板》:“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毛传:“怿,乐也。”唐柳宗元《忧箴》:“忧不可常,常则谁怿?”②悦服。③更改。(《汉语大字典》2528页)
【怿】欢喜,快乐。《诗•小雅•頍弁》:“既见君子,庶几说怿。”《史记》八一《蔺相如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辞源》1555页)
【怿】欢喜,快乐。《诗•小雅•頍弁》:“既见君子,庶几说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王力古汉语字典》334页)
【怿】喜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辞海》5236页)
可见,教材“被逼得没法”,乃假冒伪劣之释。
此其二。
原著中(或说是古文中)对人物神态的描写,相当“稀土”。改写对“不怿”弃如敝履,真个“传奇”:
赵王上当鼓瑟,秦方先胜一局,现明摆着要被赵方嬴回去,秦王“不怿”;
一请击缶时,“秦王怒,不许”,但蔺相如还要二请击缶,秦王“不怿”;
在蔺相如以死相逼的危急关头,“左右皆靡”,秦王走投无路,他“不怿”;
最终秦王被迫当众击缻,威严折损,他“不怿”、“不怿”、“不怿”……
“不怿”,恰如其分表达了秦王极不情愿又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反映了原著重要之人之意(语意),自是不可肆意删改——改写要讲求“信,真实性”的。
此其三。
“不怿”可否互换为“被逼得没法”?
不可。
逼得没法不一定就“不怿”(不高兴、不快乐、不欢喜)——两者不可互训。
君不见,现时爷辈带孙辈(如幼儿园、小学的接送等),部分逼得没法,但并非全都“不怿”,而是有些也“怿”的——这些人不是辛苦并快乐着的吗?
二
焦点
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将相和》,21页:
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浅析
焦点为疑似标点差错(1-0.1),旧差错。
连接号似是错用了。
《标点符号用法》中,连接号有三种形式:“连接号的形式有短横线‘-’、一字线‘一’和浪纹线‘~’三种。”课文的连接号是“一字线‘一’”。
一字线“一”的使用(见《标点符号用法》11页):
4.13.3.2 标示下列各种情况,一般用一字线,有时也可用浪纹线。
a)标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域等)的起止。
示例1:沈括(1031—1095),宋朝人。
示例2:2011年2月3日一10日
示例3:北京一上海特别旅客快车
对照课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既不是时间的起止,也不是地域的起止,它只是事情按时间之序的呈现,甲事——乙事——丙事。
又,本来连接号只连接两项,前项为起,后项为止,现连接三项,问哪项为起,哪为止?教材把连接号连接两项变成连接三项,是要改写连接号的定义、形式、基本用法吗?
愚以为,连接号可考虑改为破折号。
破折号,“标示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的变化”(《标点符号用法》8页),如:
4.10.3.4 标示话题的转换。
示例:“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标点符号用法》8页)
“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可说是“话题的转换”——先事、后事的转换,用破折号标示:
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类比。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71页起)这样说:
(5)“在1942年,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句中的破折号使用正确吗?是否应改为连接号?
答:此处使用破折号是正确的。新标准在连接号的基本用法中提到,连接号标示某些相关成分之间的连接。连接号一般连接两项,使其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两项间没有意思的跃进,比如“上海—北京特别旅客快车”是用连接号把列车起点和终点相连,以表示列车行驶路线,连接号和前后项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表义的。上述例句大致意思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表意层层递进。连接号只注重形式方面相连,传达不出这种意义,使用破折号更恰当。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JYB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沈阳教授主编。
沈阳教授,2011年版《标点符号用法》的修订的主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