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慈平
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四川省戏曲名家王文训工作室联合举办的“川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班”,自9月14日开班以来,已经完成五个章节的理论教学,10月26日开始讲解第五章《剧本分析与音乐唱腔布局的一般规律》后,培养班转入实训和创作、配器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从学员创腔作品中挑选出一批优秀作品,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适时进行排演,让川剧音乐新人新作走向艺术大舞台。
今年以来,王文训先生推掉了所有创作和讲课邀请,全身心投入“川剧音乐人才培养班”,大量教案的编写,特别是把五十多年川剧音乐创作的经验总结出来,300多页PPT制作,“愿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进入实训和创腔练习阶段,王文训先生又从著名编剧徐棻女士、张勇女士等多位编剧手中,找来11个剧本作为学员训练脚本。自己一个剧本一个剧本的研读,然后用红笔标注好声腔和曲牌,再将修订好的创腔“指南”制作成PPT,讲解给学员。
“王老师很辛苦!”看着厚厚的剧本上面圈圈点点的标注,学员们感激又钦佩。
此前四个章节的理论课,王文训先生从《戏曲音乐创作中的思考与做法》《川剧音乐特色与戏曲音乐创作》到《川剧声腔“高腔”艺术的传统与现代——传统戏曲与创新剧目的帮、打、唱》《川剧高腔的创腔技法、复调运用与戏曲音乐的配器手法》,课程准备详实充分,现场教学边讲边唱边打(背锣鼓)边模仿,生动而活泼有趣,常常引得大家开心又快乐。学员、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琴师董斌杰说,王老师把一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这种付出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尊重,更要倍加珍惜,青年一代川剧音乐人要抢抓机遇,把前辈的创腔技艺学扎实,积极融入演艺实践,努力做好川剧音乐创作的接班人。学员、四川音乐学院教授郑杰修说,王文训先生不愧是梨园行的“路路通”,课堂上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显一代川剧名家对戏剧艺术的挚爱,对保护传承的炙热深情。学员、重庆大学声乐教师秦勤女士说,王老师的教学深入浅出,即便是复杂深奥的高腔曲牌,虽然不可能一下子理解完全和及时背诵下来,但王老师似乎交给了每个人一把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就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和研究路径。
由戏曲名家一人讲授戏曲音乐创作,全程讲解音乐创腔技巧和经验,这在全国戏剧界是头一份,对于王文训先生也是第一次。“川剧音乐创作人才面临断层危机!”从领导到专家都感到了压力和传承的迫在眉睫。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为此次培养班举办全力搭建平台,院长蒋明睿不仅主持开班仪式,还对培养班学员的生活做了详细安排,周全到课堂上为学员提供水果点心饮料等细节。相信,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为川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更好传承巴蜀文化的奉献和努力,一定会被被这个时代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