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论《留恋竹瓦庵》有感 □古代美 图片来自朋友圈和网络
李主席《留恋竹瓦庵》一文,寥寥数语,便将诸位老师的特点勾勒得鲜明生动:电器修理师侯主任是位“活雷锋”,“脑白金”老师以激情洋溢的课堂著称,而作者本人则被称作摄影达人。唯一遗憾的,是那位“支教专业户”周老师始终未曾露面…… 初入职场时,总不免心生埋怨——为何总被派往最艰苦的一线,承担最繁重的任务。然而待到退休回望,才恍然领悟:正是那些艰难岁月,雕琢了今日的我们。困苦犹如砺石,磨砺意志,淬炼能力,使人愈发坚韧与强大。那段与困难为伴的岁月,反而成了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篇章。 正如古语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苦难,是人生旅途中的驿站,让我们在疲惫中暂歇,在反思中成长;它是一位严苛的老师,教会我们坚韧与智慧;它是一门必修的课程,锤炼心性,激发潜能;它如一剂动力的催化剂,一本启智的经书,更是人生画卷中一道不可复制的绚丽风景。归根结底,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2025/10/25
附:《留恋竹瓦庵》原文
⊙ 李论
竹瓦庵教书的时候,我们四个小伙子,百金、建国、周军和我,支撑起了那里的大半边天。 尼姑庵里教书的全是大老爷们儿。放学后,本地的老学究们全部回家乖乖地干活,剩下我们四个小伙子留在庵中独守“空房”。如果师太们不小心在时空的隧道里看到这个场景的话,一定会气得七窍生烟,直呼阿弥托佛罪过罪过的! 建国喜欢修电器,课余常常当“雷锋”!农二哥们总是吊着一副苦瓜脸来,堆着一脸菊花去,“道谢喽侯老师,你硬是要来耍哦!屋头那只抱鸡婆一个月没有下蛋了,你来我们喝烧酒。” “会的会的。”建国总是轻轻地笑,温柔地说,可就是从来没去过。 百金上课很富激情。但赶牛的都不大愿意走这里过,据说百金的激情太富感染力,赶路的牛走到这里一般都不大听招呼,因此而刺激赶牛人敏感的神经,搞得他们常常心急火燎十分恼火!有次百金上课,一个老乡挑粪路过也被吸引,忍不住停下来听,结果误了干活回头被凶悍的老婆骂得个狗血喷头还扔了个箢兜,弄得捂着耳朵红着脸下不了台,只好对着伸长脖子挺直身子看热闹的同学们讪讪地笑都是耳朵惹的祸。从那以后,百金上课更富激情了。 我的课余消遣唯有摄影了。每花草天放学后,我都会抽时间出去拍风景搞创作。有时会走十多里的路到扯喉坡,站在山岗上疯狂地谋杀胶卷:黑虎岗,三坝河,铁索桥,天车坡,云雾,青山,绿水,黄牛,草房,村姑……有时候也会到竹瓦庵对面的九顶山上去,拍拍,照照黄昏。摄影之余也会坐一坐,躺一躺,吹吹风,想一想。也可以不想,看看蓝蓝的天,青青的山,置身于空旷的山野中突兀的山峰上,闭上眼睛听各种各样的声音,享受自然,放松自我,十分惬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