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手郑智化的“连滚带爬”在网络上激起了千层浪。比起各种主观臆测和对骂,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更想知道,腿脚不便的人坐飞机,狼狈肯定不是活该,但到底是不是真的避无可避?于是在网上翻找各种信息,没看到其他残疾人,倒是看到两位骨折患者在国内外不同机场的不同体验。
一,辗转三个国家三个机场
现在群情激愤,都揪住郑智化的用词不放,忽略了讨论国内机场的残疾人服务到底行不行。
作为一位骨折患者,七天内辗转三个国家的大城市机场,坐轮椅上飞机、下飞机,我个人的体验是上海机场对残疾人的服务还有待加强。
在纽约机场和温哥华机场,我一步都没走,先是坐大轮椅推到机场口,然后换小轮椅拉上、拉下飞机。到了上海,我是硬撑着走下飞机才坐上轮椅的,因为当时没有提供机舱内的小轮椅。好在我的位置在最前面,只需要走几步。如果是一个完全不能走路的人,或者位置在经济舱的人,真的还挺麻烦的,不知道要怎么下去,可能找工作人员背出去?
还有,地勤推着我领完行李,说服务就到这里结束了,轮椅也要收回了。我震惊了,这叫我怎么去停车场呢?好在我口才还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勤答应推我去停车场,但她也有点烦恼,听她说回机场内流程会有点繁琐。我认为她不想送不是她服务态度有问题,而是规章制度有漏洞。
郑智化用词是过激了,可能是他作为一个残疾人内心更加敏感,用比较夸张的成语形容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就像口头禅“气死了”,并不是说这人真正气到死去。我看到他也在微博为自己用词不当进行了道歉。
我想说的是,国内对无障碍出行的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不仅是残疾人,婴幼儿(婴儿车)和老人(轮椅),这些弱势群体,也都有顺顺利利快快乐乐出行的权利。
(来源 | 叶锦安安)
二、成都飞深圳
首先声明我只是针对无障碍这一点进行谈谈,郑智化的政治立场我不太清楚,我的立场是一个中国。
我在成都华西做了手术,且术后情况是我的大小腿都打了钢架,必须伸直,无法弯曲。
我定了深航的公务舱,在出发几天前预订了特殊服务,但被告知机上轮椅不一定申请的到!!有的飞机并没有配备。不过我是能拄拐走路的,所以客服给我申请了送到飞机门口的轮椅服务。本以为会顺利到家,但在途中还是遇到了几个问题:
1.暑假深圳经常下雨,并且深圳机场是出了名的延误。出发当天下午五点多收到延误信息,但由于我已经办理出院了,所以还是决定乘坐,结果航班一直延误12点直接取消了。于是我改签了第二天的飞机,并特地跟客服询问我的特殊服务是否还有,结果!轮椅服务不会顺延,要重新申请,但是下午五点后就无法申请了,客服叫我们提前到机场询问,看看能否申请。最后还是在机场申请到了,非常幸运。
2.当时用航班纵旅查过,此航班98%的廊桥,结果我那天偏偏是摆渡车!特殊服务没顺延的问题就来了,没有升降车(地勤说要等半小时,我试了爬梯特别困难,所以我想等,但一听到半小时,怕耽误大家,我还是决定再试一次爬楼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的一条腿只能打直的爬楼梯有多么困难,而且飞机登机的台阶还不是特别矮的当时我妈,还有地勤,机长,空姐都在给我加油打气,帮我爬楼梯。我很感谢他们的帮忙🙏但其实我也挺尴尬的,特别不好意思麻烦大家
3.到达深圳后,深圳机场安排了升降梯,但是问题又来了,下雨了升降梯表面很多水,这种情况下是无法使用拐杖的,特别滑。然后我只能背对轮椅往后倒坐下去。而我也遇到了郑智化说的25cm差,因为是背对的,而且人站的地方比轮椅所在高度还要高25cm,坐下去的时候特别恐怖,相当于人直接往后倒。当时我后面一堆工作人员安慰我,叫我别怕没关系,他们会接住我的工作人员真的都很好!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也很狼狈。如果能有个板子,让轮椅和我站的地面高度持平,我也不会那么困难了。
4.当时深圳机场给我的轮椅是普通轮椅,不是那种可以调节放腿位置的那种轮椅,于是我只能插一根拐杖在轮椅上来支撑我的腿。到了行李提取处提到我的轮椅后,我询问能否使用我的轮椅。但推我的工作人员说不行。因为机场规定必须使用他们的轮椅,否则无法提供服务。那机场的规定我只能遵守啦,所以屁股痛痛的坐到打车处,但我复查飞天府就可以坐自己的轮椅。
(来源 | 凤梨夹心堡)
看了他们经历,可以发现这种狼狈并不是“躲不掉”,也并非是经济水平、技术标准、职业道德、文化差异导致。更多的原因可能是我们有一定比例的残疾人,但他们并没有像普通人一样经常走出家门,像郑智化一样告诉公众,怎样的无障碍流程和设施才是好设计。出场的轮椅服务涉及繁琐的返场流程;航班延误特殊服务不能顺延;不同机场轮椅服务规则没有统一标准……这些我们普通人看一眼都字都认识,但说了啥毫不在意的规则流程,可能对绝大部分“特殊人群”而言,最后都化成了一句,“哎……别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