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38|评论: 0

[雄州风采] 贺林飞:重阳佳节念母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8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窗台上的野菊花又开了,细碎的金黄缀在墨绿枝叶间,是中秋节后在鳌山健身时采来的。指尖抚过花瓣,恍惚间竟闻到母亲身上那股淡淡的皂角香 —— 算起来,她离开我已经二十一年,我也进入古稀之年,可每逢重阳,这样的错觉总忍不住冒出来,仿佛转身就能看见她坐在棉麻公司宿舍的旧屋的藤椅上,手里拿着参加公园大妈集体合唱团演唱时的歌单在吟唱。

    母亲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家境穷苦,父母早亡.她被大姨父家收养并长大.凭着一股韧劲儿,母亲在解放初学了点文化,被有关部冂安排到当地粮站工作。她先在门市上开票,算盘珠子拨得又快又准,账本上的数字永远整整齐齐,经手的票椐很少出差错。后来到粮仓当司称员,公社交粮的忙季,她常常守在磅秤旁到深夜,衣服上落满谷糠也顾不上拍,领导和同事劝她歇会儿,她总笑着说:“早称完交粮农民们好早回家,他们要走远路,我多等会儿不算啥。” 有次赶上暴雨,她怕粮食受潮,披着塑料布跟同事一起把粮囤盖严实,自己淋得浑身湿透,隔天就发了烧,却还是准时去上班。她常说:“粮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多一分细心,大家就少一分难处。”


    母亲婚后生了我们四个子女,日子紧巴巴却从不含糊,对我们的要求更是严格。我上小学时贪玩,热天经常下河洗澡,她怕我被淹要打我.可黄荆条子高高举起却轻轻放下.有时还劝出眼泪.我有时没做完作业,她也没打没骂,只是让我熬夜补完,自己坐在旁边缝补衣服陪到深夜.母亲常说:“做事要踏实,不能总想着偷懒,将来才能在社会上做事”。1975年夏我高中毕业就去农村当知青,出发那天,她凌晨五点多就起来煮饭煮鸡蛋,把一双新胶鞋塞进我包里,与父亲一道把我送到生产队.临回时,她红着眼眶却语气坚定对我说:“乡下苦,但别学坏,好好干活,妈有时间又来看你。


    母亲四十多岁时,就患风湿痛腰疼病,不久后又查出糖尿病和冠心病.医生反复叮嘱要少劳累,她却总不当回事.1976年底我参军入伍,她反复摩挲着我军装的领口:“在部队好好干,守纪律,别惦记家,我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等我退伍回来当上公务员,母亲不满五十就病退了.后来我女儿出生了,母亲却当上了全职保姆.那时她每天要吃好几种药,却还是一直拉女儿到三岁上幼儿园。一次女儿发高烧,夜里烧到近四十度,母亲急得不行,我和妻子从医院给女儿看病回来.她一直坐在床头,用酒精一遍遍擦手心脚心降温,每隔半小时就摸一次额头,直到凌晨五点女儿退烧,母亲眼睛熬得通红,劝她去睡一会,她不肯,硬是陪到天明.后来女儿说,总记得小时候奶奶抱着她,胸口传来的微微起伏,身上总有淡淡的药味混着皂角香,让人特别安心。今年重阳前夕,女儿出差回家,对我说,过几天就是重阳节了,我怪想念奶奶的。

    此时,我陷入深 深沉思。从鳌山健身归来路上,我把采来的野菊花分成两束,一束插书桌上,另一束放在母亲的遗像前。照片里的母亲笑得温和,一如二十一年前的那个重阳。原来有些思念从不会随着时间褪色,就像这年年盛开的菊花,在每个秋阳温暖的日子里,静静诉说着深埋心底的牵挂。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