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女兵的经历揭露了俄军现状:她们原本在后方从事通信、财务、医护工作,9月初被紧急调往一线,未接受额外训练,仅配发AK-12步枪与两件防弹衣便投入战场。前线阵地人员极度短缺,一个班需防守400米防线,工兵铲不足时只能用锅盔挖土;白天遭乌军无人机点名打击,有人靠喝医用酒精壮胆,冲锋时因脚软坠入雷区被俘。
数据更能反映俄军损耗:2025年6月至10月,乌军公开确认的俄军阵亡人数超9.3万,日均新增600人以上;第三方机构结合医院记录、葬礼数据、社保停发信息测算,俄军阵亡人数已达22万至25万,伤残超40万,相当于开战前陆军常备兵力的70%被消耗。
为填补兵力缺口,俄军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远东海军步兵连被调往顿涅茨克,莫斯科近卫坦克师仅剩一个团可作战,甚至2022年扩招的空降兵VDV旅,也被拆分为步兵投入库尔斯克战场。更具争议的是,俄国防部内部文件泄露显示,女兵单位被刻意部署在最危险地段——试图利用“女性被俘”引发舆论关注,迫使乌克兰在战俘问题上让步,将女兵既当炮灰,又当谈判筹码。
对比乌军对待战俘的方式(提供热水、干粮、卫生巾、医疗检查),俄军督战队在战壕后架机枪,规定“后退即枪决”,甚至曾用无人机轰炸被俘女兵,防止其泄露更多内幕。俄媒还试图将“女兵被俘”包装成“乌军羞辱俄罗斯女性”,但现场视频揭穿了谎言——这场兵力枯竭的困境,本质是普京将俄罗斯普通人拖入战争荒诞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