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天盯着孩子喊“别趴那么近写作业”“看平板超20分钟了,快看看远处”,可就算把这些提醒挂在嘴边,孩子还是慢慢出现了眯眼瞅黑板、揉眼睛说“看不清”的情况。这时候你会不会纳闷,明明已经很注意护眼了,怎么还是没挡住近视的苗头?其实啊,很多家长都漏了关键的一步——练孩子眼睛的调节力,这步要是没做好,前面那些护眼动作,大概率都是白搭。 先搞懂:调节力到底是啥?跟近视有啥关系? 可能有人会问,“调节力”听着挺专业,到底是眼睛的哪个本事啊?小编跟你说,其实特简单,咱们的眼睛就像一台小相机,看近的东西(比如课本)、看远的东西(比如窗外的树),能灵活切换焦点,靠的就是调节力,而控制这个“调焦”的,是眼睛里的睫状肌。 那它跟近视的联系,可就太紧密了。现在的孩子,每天不是低头写作业、就是凑着看绘本、用平板上网课,长时间盯着近处的东西,睫状肌就一直处于“紧绷”状态,时间一长就会疲劳。你想啊,肌肉总紧绷着,慢慢就没力气灵活收缩了,这就出现了“调节不足”。一旦调节不足,眼睛看远的时候就没法及时“调焦”,会形成一种叫“远视离焦”的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就会刺激眼轴慢慢变长——而眼轴变长,正是近视的根本原因。 为啥说“练调节力”比“控用眼时间”更关键? 很多家长护眼,就盯着“控制用眼时间”这一条,比如严格规定“看电子屏不能超过20分钟”“写作业40分钟必须休息”。这些当然重要,但要是只做这些,不练调节力,就像给一辆车只规定“不能开太久”,却不保养发动机,时间长了,发动机还是会出问题。 小编整理了3个原因,你一看就明白: · 孩子近距离用眼是刚需:现在上学要写作业、要学兴趣班,想完全避开近距离用眼根本不现实,与其硬控时间,不如练强调节力,让眼睛能“扛住”近距离用眼的压力。 · 调节力好,睫状肌不容易累:就像咱们胳膊有劲了,提重物不容易酸一样,睫状肌练得有力量、灵活了,就算盯一会儿近处,也不容易疲劳,自然就不会出现调节不足的问题。 · 很多“假性近视”,其实是调节力差导致的:有些孩子说看不清,去检查发现是“假性近视”,其实就是睫状肌疲劳、调节不过来导致的,这时候练调节力,比戴眼镜、滴眼药水(咱们不说药品,只说这个现象)管用多了,很多时候能把视力拉回来。 在家就能练!3个超简单的调节训练方法 可能有人会问,“练调节力是不是得去医院?是不是要花很多钱买仪器啊?”完全不用!小编给大家找了3个在家就能做的训练,材料都是家里现成的,5-10分钟就能做完,孩子还觉得有意思。 · 远近交替看:在孩子书桌对面的墙上,贴一个小贴纸(比如卡通贴纸,大概1厘米大小),再让孩子找远处一个固定的目标(比如对面楼的窗户、楼下的路灯)。让孩子先盯着近处的贴纸看3秒,再转过去盯着远处的目标看5秒,这样重复10次,每天练2组就行。 · 手指追踪游戏:家长伸出一根手指,放在孩子眼前30厘米左右的地方,然后慢慢把手指往孩子眼睛方向移动,直到孩子说“看不清楚了”(大概离眼睛10厘米左右),再慢慢把手指移回原位,这样重复10次,每天练1组。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尽量别眨眼,头也别跟着动。 · 眼球“画圈”:让孩子坐好,头保持不动,眼睛慢慢向上看,停2秒;再慢慢向右看,停2秒;再向下看,停2秒;再向左看,停2秒,这样顺时针画5圈,再逆时针画5圈,每天练1组。这个动作能活动眼周肌肉,帮睫状肌放松。 不管孩子现在有没有近视迹象,都可以开始练调节力,有事没事做两组,不费时间还管用。护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只做某一件事就能成的,先把调节力这块基础打牢,再配合控制用眼时间、保证户外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帮孩子守住“好视力”。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到你,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清亮的眼睛,看清这个世界的每一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