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吃月饼(下)
(接上期)吃完月饼,大家都对老板表示了感激,有同事还把月饼盒拿在手上欣赏。光洁靓丽的月饼盒,色泽美艳图案美妙姿态高雅,看着就有些忍不住想要拿在手上把玩。见大家对月饼盒感兴趣,老板问我们,说是如果把月饼盒拿去卖,一个能卖多少钱。几个人七嘴八舌由低到高说了好几个价钱,老板听了却一直笑着摇头,说这东西在广州大都当垃圾丢弃了,你要是想要,中秋节前后那些天,随便到翻几个垃圾箱就能捡来一大堆。
见我们感兴趣,老板接着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有个在广州打工的重庆崽儿,看准了这些没人要的月饼盒赚了七八千块钱,还上了当地的一家报纸,报纸称赞他思想敏锐有经济头脑。”老板说,那个重庆崽儿原本在一家酒楼打工。中秋节前一段时间,去他们店里吃饭的人不少都喜欢带上一盒月饼,吃完之后就把盒子丢弃在客房里。刚开始店里的员工都抢着把这些盒子拿回家当装饰品或者送朋友,但随着中秋节的临近,丢在店里的月饼盒越来越多,即便送给来店里吃饭的客人甚至路人也都没人要了。
数量多了就成了负担,到后来月饼盒只能被清洁工当废品买或者干脆扔到垃圾箱。看着做工精细的月饼盒被丢弃,小伙子觉得可惜,心里便琢磨可否将其变卖赚钱。他知道,在当地肯定是没有市场的,于是就把目光转向内地。一番考察问询下来,小伙子发现,在广州没人要的月饼盒却广受内地人的青睐,评估了其中的风险后小伙子心一横,决定拿出自己全部积蓄冒一次险。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成本,那些天小伙子除了收集店里的月饼盒,还腾出时间去外面去捡拾,不出半个月几乎分文不出就收集了两三千个月饼盒,之后他又联系了一个运货到广州打算放空回重庆的货车司机,只出了正常运费的三分之一就把几千个月饼盒运回了重庆。运回重庆的月饼盒,小伙子随便找个没人管的街边边,以每个三到五元不等的价格将其销售。因为买的人多,不出三天就全部卖了出去。除去运费和路上的花销,不到十天,小伙子就净赚了七千多块钱,抵得上他在饭店里半年的收入。
老板讲的故事让在场的人听得热血沸腾,恨不能马上跑到广州去捡月饼盒运回来卖。可冷静下来一想,又对老板讲的故事有所怀疑,那几天我们都在重庆,既然广州的报纸都报道了,我们咋就没看到重庆当地的报纸报道呢。不过话说回来,怀疑归怀疑,但类似赚钱的传闻的确每天都在各地发生,就算老板是借题发挥,但月饼盒的精美漂亮肯定会在不少地方受到人们的喜爱而心甘情愿花钱购买的。
1995年中秋,已经去了深圳一年多的我,想要给老家的亲戚朋友买几盒月饼寄回去,可到超市一看价格,哪怕是最便宜的双黄莲蓉月饼也要两百多。看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月饼外包装,几番纠结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虽说一月的工资差不多有三千元,在当时的深圳也算得上中上水平,可要用来买月饼,最多只能买十盒,这让我内心很不淡定。回到公司和同事聊起时下月饼的价格,语气中很有些不以为然,可同事却告诉我,两百多元一盒的月饼算是比较便宜的了,他出差去过另外一个南方大城市,在一个高档月饼专卖店里看到过标价一十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元一盒的月饼。
“十八万多!一盒才八个月饼,每个还只有五十克,金子做的啊,这么贵!”见我满脸狐疑,同事却表现得比较平静,他说,十八万并不稀奇,某地市面上还有六十万一盒的月饼售卖。我的天啦,以我的认知水平,十几万一盒的月饼就想象不出什么样的食材会值得如此昂贵的高价,可居然还有六十万一盒的,难不成真的是用来投资保值的金子做的月饼?对于我的少见多怪,同事很有几分耐心,按他的解释,十八万一盒的月饼他是亲眼见过的。硕大的纯银包装盒子里,放了一瓶四十年的价值超过十万的洋酒,月饼的主要馅料用的是南非两头干绿鲍,光是每个月饼里那一小块鲍鱼就价值不菲。两头鲍,就是一斤只有两个的极品鲍鱼,听说这种食材是用盎司计量的,——盎司,这可是黄金的计量单位啊!
通过同事的解释,十几万一盒的月饼勉强能说得过去,可六十万一盒的月饼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因为价格高得离谱,六十万一盒的月饼很快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各路传媒也大肆炒作。为了弄清六十万一盒的月饼到底用的什么食材,一些好事的记者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所谓的揭秘。很快,人们就从电视节目中得知,六十万一盒的月饼,月饼只是个由头,里面真正值钱的是一套房子的房产证。把房产证夹带到月饼中售卖,这到底是卖月饼还是卖房子还是卖别的什么不能言说的东西,这应该只有策划做这种月饼的人才知道了。
如果说这样离谱的高价给人一种病态疯狂的话,几年后更离谱的事情就让很多人怀疑这个世界是不是因为气候变暖让某些人的基因发生了变异。2003年,南方某地一颗鲜荔枝被人以五十五万元的高价拍得;2009年,一家国外专做高档冰淇淋的食品公司限量向全世界推出十盒月饼,单盒售价折算成人民币竟高达八百一十五万元。
月饼卖得火卖得贵,利润自然就丰厚,生产月饼的厂家和售卖月饼的店铺也跟着年年翻倍。每年离中秋节还有一两个月的时候,户外广告牌、建筑外墙、各类灯箱、公交车厢就贴出了各种吸引眼球的月饼广告,电视台、报纸,——那时候报纸还不像现在这样萧条,甚至街边小广告都充斥着各种描述夸张画面诱人的月饼图案。超市大门外摆放的是月饼,大门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的还是月饼。只要看见有人进店,穿得花枝招展的漂亮销售美女就会笑脸相迎,跟在你身后不厌其烦地向你介绍和推销月饼。
1997年,离中秋节还有一两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拉着儿子逛商场,本来只打算看热闹,可刚进超市就被销售月饼的小妹妹给盯上了:“先生,中秋节快到了,要不要带盒月饼回去。哎呀!小朋友好乖好有男子汉气质哦,真是个小帅哥!小帅哥一定吃过好多月饼吧,要不要尝尝我们家的这款果酱馅料的月饼。这是我们家特别为像小帅哥这样的小朋友开发的新口味月饼哦,一盒只要两百八十元,性价比超高哦。来来来,小帅哥,要不要品尝一下姐姐家的月饼?没关系啦,品尝一下下就知道我们家的月饼有多美味了。来来来,吃一块,这就对了,小帅哥,姐姐家的月饼好吃吗?水果味是不是很浓啊。好吃是吧,小帅哥。好吃就让爸爸带一盒回去,这么便宜的月饼,这么漂亮的小帅哥,爸爸一定会买一盒的,是不是。”本来打算拉着儿子离开,可看着小姑娘那个亲热劲,再看看儿子那一双渴望的眼睛,我内心很快有了愧疚感。人家小姑娘容易吗,说了大半天,还让你免费品尝,你不买好意思吗!可一想到价格,我还是横下心拉着儿子走开了。好在儿子比较董事,在我拉他的时候只是回头朝销售姑娘看了一眼就跟着我离开了,——虽然眼里有几分不情愿。
转眼就到了中秋节,因为爱人回老家办事,中秋节只有我和儿子在深圳。那天晚上是个大晴天,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看着天上的月亮,儿子说,同学告诉他中秋晚上超市的月饼会降价,问我要不要去超市买一盒减价月饼。月光下我虽然看不清儿子脸上的表情,但听得出他语气中透出的企盼,想到几天前没有给他买小姐姐推荐的水果月饼,心里就有了几分自责,——不就是两百八一盒的月饼吗,一年也就买一次,没必要如此小气。想通了心情就变得开朗,于是我拉着儿子就往街上走。
为了获取可观的利润,销售月饼的商家都在遵守着一个约定:节前两个月开始投放广告,节前一个月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和店铺售卖,而到了中秋之夜,无论商家手上还有多少月饼,他们都会全部封存,几乎是同一时间,月饼售卖都会在中秋之夜戛然而止,晚上十点以后,市面上便难觅月饼的踪影。走了几个超市,看到曾经摆满月饼的货架已经空空如也,儿子便有几分失望。转了大街转小街,还好,总算在一个小超市门口看到了打折的月饼。一番挑选之后,儿子选了一盒打折幅度最大价钱最便宜的五仁月饼,按价签上的标识,这盒正常售价一百二十八元的月饼打折后只卖四十八元。想要满足儿子,我问他要不要买一盒莲蓉双黄月饼,对半减价一盒一百多,但儿子坚持要买五仁的,我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为了让儿子高兴,回家时我又买了他最喜欢吃的卤牛肉。
回到公司分给我的宿舍,在儿子的要求下,我们把月饼和卤牛肉拿到楼顶的大露台上。白天的喧嚣虽然已经褪去,可本该明亮的月光却在街道路灯和高楼窗户透出的灯光辉映中变得有些暗淡;于是,原本让人心潮荡漾的中秋之夜也就少了产生联想的灵感,但看着正在切月饼的儿子,一股怜爱之情油然而生,对月饼也就有了几分期待。五仁月饼的饼皮是面粉做的,吃起来口感比较松软,五仁馅香甜适中,果仁的浓香比较明显,和老家的月饼有几分相似,只是饼皮少了一些酥脆。看着朦胧月光下吃得津津有味的儿子,我问他月饼好不好吃,儿子的回答让我倍感亲切,因为他说,和老家的月饼一样美味。
那以后的好多年中秋,中秋节我很少再买月饼吃。2023年中秋节前,我依然没有要买月饼的打算,除了价格因素,味道的单调油腻也是原因之一。中秋节后的一个晚上,我们去逛附近超市,无意间看到还有月饼在售卖,价格有对折的也有买一送一甚至买一送二的。本想花百十元钱买一款买一送二的月饼,但老婆说这几年月饼卖不动,没准过几天还要降价。果不其然,等到中秋节过了大约两周后,我们居然在超市里看到了超低价格的月饼,于是花了正常价格的五分之一买了好几盒,其中的奶黄流心月饼正常售价每盒两百八十元,那天只花了六十元就买了两盒,查看盒子上的保质喷码日期,足足还有一个半月。
价钱便宜让人有些忘乎所以,可将八盒月饼拿回家才想到该如何将其消化。为了不至浪费,那几天我们天天做稀饭下月饼,吃法也从直接冷吃到用铁锅加热吃再到用空气炸锅烤得两面金黄吃。可不管怎么吃,吃多了都感到伤人,吃到后来,口里除了甜就是腻,基本吃不出别的味道了。
一晃又过了两年,2025年的中秋月饼市场与前面两年相比显得更加冷清。没有了铺天盖地的广告,也没有标语音乐和专柜,超市里摆放的月饼因为规模较小而显得低调。没有买月饼吃的打算,我也就不关注月饼的售卖,可中秋节后的第三天,我却收到了表弟从老家寄来的月饼。表弟说,之所以节后才寄月饼给我,是知道节前我们不在家。表弟寄来的月饼是老式芝麻月饼,撕开包装就闻到那股熟悉的芝麻香味。掰了一块送入口中,烤得焦香的、面粉做的饼皮松软起酥,花生仁黑桃仁干香浓郁,特别是被牙齿咬得嘎嘎脆响的、香喷喷抿抿甜的冰糖颗粒,一下子勾起了我深藏心底的乡愁。
——都说“月是故乡明”,可对我这样的异乡客,月饼不一样是“饼是故乡好”吗。(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