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42|评论: 0

有史料佐证的民间故事: 孝子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7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间故事
孝子坟
讲述:王春福 徐云清 整理:凡丁

       提起通泉村汤家坝的孝子坟,桑园人如数家珍:
       相传明正统年间,有盘陀乡姓闵的母子二人流落到桑园地方,人称闵母,子名闵元。因母老子少,便以讨饭为生,又因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到晚来就随遇而安,有破棚小庙即行安生,自然少不了天当铺盖地作床的时候。尽管饱一顿、饥一餐,母子二人仍不离不弃地相依为命。
       闵元稍长时,闵母感染上风寒病卧破庙,闵元于是逢场天在桑园场上替人打短工并附带乞讨,闵元每有所得,一定让闵母先食,虽然如此,闵母终因缺医少药而病入膏肓。
       一个寒冷的冬日,闵元乞食归来,见闵母已僵硬卧地而亡,闵元抚尸恸哭三天后,将闵母尸体背到一处荒地,并在尸体旁边搭了一个草棚守孝。由于荒地不是自家的,闵元不敢明目张胆地就地挖坑埋葬母亲尸体。何况闵元连一把锄头也没有,更没有能力请人帮忙,只好白天乞讨,晚上守着母亲尸体度日。
       天气渐渐转暖后,闵母的尸体开始发出异味,闵元便在行乞的路上以赤脚踢起一些泥土,用手捧到母亲的尸体上,如此日复一日,闵元的脚趾常常被踢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淋,虽然三年不断,但力小量微,闵母的坟墓终究未能堆成。
       闵元的孝行终于感动了天神,在一个夏日的夜晚,天空电闪雷鸣,霹雳一声紧过一声,突然,一个特大的响雷从天而降,电光石火直打到闵母尸骸周边,顿时,泥土如同定向爆破一般,纷纷堆聚在闵母尸骸之上,形成土丘状的大坟,闵元是夜看得目瞪口呆,又惊又喜。
       闵元此后便在草棚中守着母亲坟墓,靠打工和乞讨度日,一晃便是三十年。大家因闵元的孝行感动天地,便将闵母的坟丘称为孝子坟,称闵元为:闵孝子。

       以上奇闻不胫而走,经一传十,十传百后,又逐级报呈乡、县、州、省,一直上奏到朝庭。
       当朝的皇帝即在位23年的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1465~1488)。
       成化皇帝览奏后,认为大明朝中出有如此感天动地的孝行事迹,应当提倡和弘扬孝道文化,于是手书《孝子墳》三个大字,传旨地方为《孝子坟》立墓碑。
       该墓碑高约两米,顶端从右到左横排《聖旨碑》三字,碑面正中竖写《孝子墳》大字,下首是落成日期,碑后记述闵孝子的动人事迹。为因皇帝敕令而修建,在民间广泛称为:圣旨碑。
       因为孝子坟丘离大路约有二里路光景,如果将墓碑安放在坟头,则起不到弘扬教化的目的,于是将《圣旨碑》安在大路旁边略近花牌坊的地方,坐东面西,以东两里才是孝子坟丘。
由于《孝子坟》是圣旨碑,因而碑旁边还立有一块下马碑,不仅平民百姓路过肃然起敬,但凡文官武将经过,都得按大明律令:文官下轿,武将下马,叩拜并三呼万岁后,方能够起身离去。
       清末辛亥革命建立民国政府后,有一任邛崃县长路过此地公干,碍于旧时封建传统礼仪的教诲,不得不下轿跪拜,但此时毕竟已到民国,回到县衙后,该任县长便命人将《圣旨碑》和《下马碑》搬到孝子坟头安放,省去了以后来去公干时瞻仰跪拜的麻烦。
       〔分析〕
       该知事可能是袁昌言 或 金维朴。
       民国《邛崃县志》207p:“中华民国邛州知事袁昌言,清监生,到任未久改州为县;金维朴,清川 省(定)候补知县。”
清川县,今属广元市。
       〔注〕
       下马碑:古时,宫殿、文庙以及书院等门前,都立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告诫石碑,俗称:下马碑。由皇家发布,是封建礼仪的一种标志,表示尊重和敬意。
       此外,一些民间捐款所修桥梁,为表示对捐建人的敬意,桥头也立有下马碑。
       1762472072376.jpg        1762472189152.jpg
       《下马碑》(网络图片)
       孝子坟后话
       自从成化皇帝颁旨立墓碑后,《孝子坟》更加声誉鹊起而成为一处阴宅风水吉地,无论有头面的人物还是普通百姓家庭,都乐意到此为死者择穴安葬,原本一片荒凉之地,渐渐形成一处远近闻名的坟场,然而在众多坟堆中,唯孝子坟丘独大。
       1958年公社化时,孝子坟被削为平地,改种上了庄稼,圣旨碑亦被砸碎散落在田间地头,唯一留下的是历久弥新的“孝子坟”地名。
       故事讲完后,王春福和徐云清老人指着一大片猕猴桃地说,这儿就是曾经著称的孝子坟茔。二老还说,闵孝子后来成了家,不过,闵孝子的后代不在桑园,而是搬到了邛崃城内。
       我抬眼四望,孝子坟茔的西边是通泉殿、白马寺,北面是一汪约两百亩的荷塘,称为:荷塘月色产业园。另外是一大片猕猴桃基地……此间的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果然好一个旅游去处。
       我继而想,在提倡传统和孝道文化的当今,通泉殿、白马寺、孝子坟,不都是此地的旅游资源吗?
       经查
       1、清康熙《邛州志》150p载:“闵元,邛州盘石西乡人,母早霜,遗腹子也。及其自幼而长,纯厚质朴,诚心事母,克尽孝养。母殁,庐墓三十余年,如居丧日,成化间事闻旌表。”
       2、清嘉庆《邛州志》1242p载:华澍《谒闵孝子墓》诗:
       百行无如孝,今古不多人。盘陀闵氏子,至性出孤贫。
       生孩本遗腹,养母笃天伦。庐墓三十载,成坟动鬼神。
       我来北廓外,怀古悯艰辛。残碑埋短草,高冢掩荒榛。
       旌表文虽没,肫诚志不移。寄语凡为子,竭力奉慈亲。
       华澍(音树):郡人(邛崃人),别无它考。

                                                                                   2016/2/7
                                                                                   2025/11/3重修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