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是狠,但战争从不讲仁慈。有记者从前线带回一张照片:被炸塌的俄罗斯石油加油站,铁皮招牌斜插在地上,乌军士兵用喷漆写了一行英文——“普京的加油站永远关闭了”,下面还画了个笑脸。路过的士兵都说,这笑脸比任何战报都解气。
硝烟、柴油、血腥,再混上一点点黑色幽默,这就是红军村现在的空气味道。
5.接下来的僵局:谁先耗光库存?
俄军肯定还会继续冲锋,国内宣传机器等着“胜利画面”续命;乌军也放话,无人机电池管够,炮弹屯到明年春天,“想拿红军村就用命换”。
对乌克兰来说,守住红军村不只是守住一块地,更是向全世界证明:普京的“闪击战”早已烂在前线,他的“时间表”被一寸寸烧成灰;对俄罗斯来说,拿不下这里,南线补给就得绕远100多公里,还得时刻担心乌军炮群“点名”。冬天一到,前线士兵连一块热面包都吃不上,再谈“胜利”,连他们自己都不信。
有人问这仗到底什么时候是头?没人敢给准话。但只要红军村的乌军还在守,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就能喘口气,整个顿巴斯战线就不会崩。就像乌军无人机手在电话里说的:“我们不急,慢慢磨,把普京的血放干,比一枪打死更划算。”
听着冷酷,可这就是他们每天睁眼就要面对的现实——80辆坦克对轰只是两天里的一阵高潮,真正的故事,藏在蹲战壕、换电池、浇炮管、写喷漆标语的普通士兵身上。他们没空煽情,也顾不上喊口号,只想守住这条线,让身后的人能继续过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