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区旅游发展献计助力,邛崃老科协到火井镇考察调研 文/邛崃市老科协课题组 图/高祥学 杨辉祥 高祥君 邛崃山区面积较多,旅游业是推动山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邛崃市老科协一直关注和重视山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并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多方面关于山区发展旅游业的调研和建议报告。 11月5日,由老科协会长刘希福带队,常务副会长高祥学,副会长杨辉祥、胡永全,调研组成员高新建,高祥君,许龙、王文才一行八人组织的调研组前往火井镇进行旅游发展状况的考察调研。 火井镇是邛崃的一个边远山区镇,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火井镇在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两个方面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调研组考察了古场镇,状元桥,崇嘏山,盐井溪。采取边看边议,走访有关人员的办法,对火井镇的旅游资源和状况有了更深的新的认识。 火井镇是世界最先使用天然气的地方。火井地名的形成是因为该地古代发现有燃火之井而得名。诸葛亮曾经在此视察火井,著名星相家袁天罡曾经在此任火井县令。 火井镇是史上著名蜀中才女黄崇嘏的故里。黄崇嘏约生于唐僖宗中和三 年(883 年),黄梅戏《女驸马》 中的主要情节,就是根据黄崇嘏的故事编 写 的 。 为纪念黄 崇嘏 ,人们将铜鼓 山 改称 崇嘏 山 。清 同治五年( 1866 年),山上修建了崇嘏塔。另外还有崇嘏墓及状元桥碑。 火井镇现存有清末民初的一条河北街,古味盎然,长约 1500 米。街上一半以上古屋保存完好,重要老建筑有四川省文物保护 单位,邱宅海屋、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陈氏旧居、建于 1913 年,是邛崃乡间第一所女子学校的遗址 还有金台山、九龙桥、腾龙桥、 回龙桥、文武桥遗址、老县衙遗址、清乾隆戏台遗址、火神庙遗址等。境内还有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建于隋末唐初的兴福寺。 最近几年,火井镇党委政府对旅游非常重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他们将原来的旧粮站进行改造,建反映火井文化和状元文化的展览馆,开咖啡屋,开展摆长街宴,徒步崇嘏山等活动,提高了火井的知名度,调研组感到,火井的旅游业正呈现一种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国庆节,游客井喷式增长,前景可期。调研组还偶遇一群成都游客,他们购买了火井的特产玉米馍馍,听他们叙述,他们对火井的古韵的印象非常深刻。 调研组原来选定的是气象台预报的晴天,但结果是雨天,雨从早上一直下到11点。调研组成员撑着伞,冒着风雨,走完了近7公里的考察路线。因为正在进行旅游公路的建设,路基破坏,乡村公路上,大坑小洼,满是泥泞,每个人的裤脚和鞋子上糊满泥巴。群山掩藏在茫茫迷雾当中,游山的石阶道路湿滑,调研组成员互相鼓励,小心翼翼,终于完成考察。 调研组的行为也感动了当地的村民,当他们得知我们是来考察调研旅游发展时,主动给我们带路,向我们介绍当地的情况,并提出他们的一些建议,希望我们转达给有关方面。回到火井场,村民主动送来刷子毛巾,让我们清洗泥巴。从中,调研组深深感受到了山区村民的淳朴善良热情和迫切希望发展旅游,促进收入增加的心情。 调研组在火井镇现场开了座谈会,大家将这次考察的印象结合火井文化历史,以及过去对火井民风民俗的了解,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火井镇旅游,紧扣火井和状元主题的做法非常好,非常有效,火井镇旅游极有可能成为邛崃旅游的重要部分。大家还提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建议,例如尽快在火井广场完成天然气长燃的标志性景观建设:结合河道整理,卫生整治,对盐井溪进行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建设,以扩大火井的景观范围;将过去深山”赶场打尖饮食“的传统进行挖掘整理,形成古镇的独特的山区小吃文化:崇嘏山游道老年人行走比较困难,建议作一些改造:崇嘏塔下面的草坪可分季节栽一些矮的如格桑花那的花草,以提升崇嘏塔的观赏性。。。。等等。老科协将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形式,向火井镇反馈我们的建议。 这次考察调研,调研组成员都觉得很累,很辛苦,但作为银龄的老年人,能为邛崃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也感到非常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