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77|评论: 0

[焦点关注] 差一点,15万元就“飞”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8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差一点,15万元就“飞”了!

妇女深陷“理财导师”诈骗套路,银行和警方见招拆招及时阻止



◇内江融媒记者 曾利军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是没有你们,我这15万元就没了……”11月3日下午,在市中区白马镇邮储银行服务大厅内,市民王女士(化名)紧紧握住民警的手连连道谢。

此前,王女士深陷电信网络诈骗陷阱,险些将15万元转入骗子账户。好在银行工作人员警觉并求助警方,民警经过近1个小时耐心劝阻,最终帮王女士识破骗局。

11月3日下午,王女士匆匆走进白马镇邮储银行,一进门就急切地向工作人员提出,要办理一笔15万元的大额转账业务。按照银行规定,工作人员为客户办理大额转账时,需例行询问汇款用途、收款方身份等信息,防范金融风险与电信网络诈骗。

然而,面对工作人员的询问,王女士却始终含糊其词、不愿多说,只反复强调“这笔钱是用于一个高额投资基金项目”,还一个劲催促工作人员“快点办,别耽误了好机会”。

王女士的反常表现立刻引起银行工作人员的警觉。为避免王女士遭受财产损失,工作人员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以“账户信息需要进一步核对”为由暂时拖延转账流程;一边第一时间拨通内江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白马派出所的报警电话。

接到求助电话后,白马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到银行。到达现场后,民警先向银行工作人员了解基本情况,随后找到仍在焦急等待转账的王女士,耐心地与她沟通,试图弄清这笔15万元转账的具体原因和用途。

令人没想到的是,面对民警的询问,王女士抵触情绪十分强烈。她坚信自己遇到的是“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还激动地拿出手机,向民警展示一个名为“高端投资交流群”的微信聊天群。

“你们看,这里面有专业的‘理财导师’,还有好多群友都晒出了盈利截图,有的一次就赚好几万元。”王女士指着手机屏幕,语气里满是对“高收益”的期待。

通过王女士的讲述,民警逐渐理清骗局脉络。原来,不久前王女士在某网络平台偶然结识一个自称“资深理财导师”的人。对方凭借娴熟的话术,向她推荐所谓“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还时不时分享“专业”理财知识,慢慢获取了她的信任。几次交流后,这位“导师”以“内部名额有限,只有群成员才能参与”为由,将王女士拉入这个“高端投资交流群”。

进群后,群里的“导师”每天发布“理财干货”,还“贴心”分享“内幕消息”;其他“群友”也频繁晒出各种“成功盈利”截图,有的说“跟着导师投资,一周就回本了”,有的炫耀“刚赚了5万元,准备再加大投入”。在这种“沉浸式”诱导下,王女士放下戒心,认为自己找到了“赚大钱”的机会。当“导师”近期推荐一个所谓“内部专属投资项目”,让她尽快转账15万元“抢占名额”时,王女士毫不犹豫地来到银行,准备转账。

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民警一边耐心拆解骗局细节,一边向王女士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与防范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她明白,自己遇到的正是典型的“虚假投资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起初,王女士还半信半疑,但随着民警拿出一个个真实诈骗案例,对比其中与自己经历相似的细节,她脸上的表情从抵触、疑惑,慢慢转变为恍然大悟。

经过耐心地劝说与反诈宣传,王女士彻底醒悟,意识到自己差点落入骗子圈套。“我真是太糊涂了,差点把养老钱投进去。”王女士后怕地说,随即对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表达了感谢。

为防止王女士再次受到骗子骚扰,民警还现场指导她删除了与“导师”的聊天记录、相关群聊及骗子联系方式,并帮她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App”,手把手教她开启预警功能。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