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网友发文称,孩子就读的成都“暖房子”托育机构突然宣布倒闭,家长、老师就退费转学、工资拖欠等提出诉求。11月11日晚,龙泉驿区联合工作组就此发布情况通报:“龙泉驿区高度重视,赓即成立由卫健、公安、教育、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依法对该机构开展调查。机构法人正配合相关工作。”
“暖房子”托育中心隶属成都斯坦丁教育集团,截至去年同期,共在成都、重庆、天津、长沙、武汉、昆明等城市开设23家直营中心。作为成都托育行业的标杆之一,“暖房子”截至去年2月在成都登记备案手续的点位有10个,在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双流区、龙泉驿区均有分布。其中,位于锦江区合欢树街的点位和位于青羊区金阳路的点位同时入选首批“成都市示范性托育机构”(全市33家);位于成华区双成三路的点位入选“2022年度成都市婴幼儿照护服务从业人员实训机构库成员单位”(全市11家);位于龙泉驿区经开区南一路的点位,则于2023年11月由“暖房子”携手成都经开医投托育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曾被园方视为成都市普惠性托育示范工程建设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暖房子托育首家国企联办智慧托育项目正式起航。”
(“暖房子”入选首批“成都市示范性托育机构”的两个点位) 有网友回忆,“暖房子”最早落地成都要追溯到2015年,“把瑞典森林幼儿园理念搬进社区,1500平米空间里,全屋地暖、新风系统、进口教具,每班配备3名持证教师。开业当天挤破门槛的景象,老员工至今难忘……最高峰时8家直营园、超500个托位全满,家长报名要排队半年。”为了一句“让教育自然发生”的品牌理念,甚至有家长从乐山驱车两小时送孩子入托。
(“暖房子”师生) 不过,“暖房子”创始人之一、运营总监曾丹去年11月在接受《新教育家》杂志采访时表示,第一家“暖房子”开业装修是在2016年,初创团队原本是做汽车产业,“初创时便带着企业运作思维,一钉一铆都非常严谨,一群有情怀的教育人加入后,组建起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团队,一直在摸索教育机构的现代化运作。”团队从办幼儿园逐步拓展和孵化,把当时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的托育做得风生水起。
曾丹同时透露:“在过去,我们有70%的客户都是我们的年卡客户,一次性缴纳一年学费。现在的客户数据中,年卡客户大概也就是40%左右,更多的客户选择了季卡或者半年卡。”到倒闭消息传出,网友在评论区表示:“本人涉及的费用就是58000,很多家长都是5万、6万,还有交了钱一天没有去的。”
根据问政平台上“暖房子”学生家长的发帖,11月10日晚,突然被通知“暖房子”倒闭,让家长去学校收拾东西,“那时候才知道暖房子所有的校区都要立刻关门,在读的学生缴纳学费也不得退还。”并提及“暖房子”口碑向来很好,“就是因为投资人挪用资金导致机构倒闭。”对于家长“希望政府救救暖房子”的呼吁,龙泉驿区联合工作组表示,将依法推进相关调查处置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至于“暖房子”其它点位善后问题,目前涉及的其余区县暂未表态。
从人口红利暴涨期诞生到新出生人口逐年下行背景下退场,网友 @静子 感叹:“暖房子这个曾照亮成都托育行业的名字,终究成了时代的注脚。” (综合四川日报、成都市托育服务行业协会官微、新教育家杂志官微,图据“暖房子托育”公众号、成都市托育服务行业协会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