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16|评论: 0

[剑阁·新闻] 杨村镇:垃圾“入侵”树林 居民盼还“清净家园” 時代鄉鑒時代鄉鑒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8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有网友反映:称位于四川剑阁县杨村镇进场口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垃圾随意倾倒,甚至蔓延至周边树林,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
ae4fefab0d9f46839c9ad394d0fb9e66~tplv-tt-origin-web:gif.jpeg

b7d2e5324a9e492e971390c926354b50~tplv-tt-origin-web:gif.jpeg

84ca106af4bb4248884327fdee3d99ac~tplv-tt-origin-web:gif.jpeg

▲ 上图地点为白央路(左家仑)
在知情者的指引下,在杨村镇白央路(左家仑)附近看到,建筑垃圾与白色垃圾堆积如小山,部分垃圾已延伸至坡下树林。
e2461f77048b44548cc957d798ae92b0~tplv-tt-origin-web:gif.jpeg

aeae8bf7296540969fe73b90fae85916~tplv-tt-origin-web:gif.jpeg

082dbad2491342b4a971534d459693bd~tplv-tt-origin-web:gif.jpeg

b51e7ed4694e425f931a254ba8699334~tplv-tt-origin-web:gif.jpeg

085890e2516c4df3bf2487bd3e233720~tplv-tt-origin-web:gif.jpeg

409ecde2df484176a09c21d4618b3afc~tplv-tt-origin-web:gif.jpeg

▲ 上图地点为龙鞍街370号对面
与此同时,在杨村镇龙鞍街370号公路对面的垃圾分类点,分类设施形同虚设,周边垃圾遍布,后方树林中同样垃圾遍地。
d831b3b2655e418f9c271d020d3c7c39~tplv-tt-origin-web:gif.jpeg

多位当地居民表示,该区域的垃圾问题与干净整洁的镇街形象严重不符,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改善居住环境。目前,居民呼吁相关部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还群众一个清洁、健康的生活空间。
網評 | 莫让“垃圾分类”沦为摆设,乡村治理须做实做细
杨村镇垃圾堆积、分类设施形同虚设的问题引发关注。垃圾不仅堆放在路边,更蔓延至树林,暴露出基层环境治理的短板。此事不仅关乎环境卫生,更折射出乡村治理中形式主义、管理缺位等问题。
垃圾分类本是改善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在杨村镇,分类点反而成了新的污染源。设施建而不用、管而不严,说明部分基层单位在工作中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思维。如果只立牌子、摆桶子,却没有配套的收集、运输、处理机制和日常监督,再好的政策也难免流于形式。
垃圾入林,更反映出监管的盲区。树林、坡地等隐蔽角落成为垃圾偷倒的“重灾区”,说明日常巡查、执法力度不足,未能形成有效震慑。环境治理不能只做“面子工程”,更要做好“里子工程”,将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垃圾问题看似小事,却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各地应以杨村镇为例,举一反三,排查整治类似问题,真正将垃圾分类、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只有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监督问责,才能避免“垃圾围村”,建设真正美丽、宜居的乡村。(转载:時代鄉鑒微信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11-21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追踪!杨村镇:整治卫生死角 垃圾“入侵”树林问题获解决

       2025年11月18日,本社交平台推送了《群眾監督·杨村镇 | 垃圾“入侵”树林 居民盼还“清净家园”》一文,刊发了四川剑阁县杨村镇进场口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垃圾随意倾倒,甚至蔓延至周边树林,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报道发布后,杨村镇方面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组织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据悉,当地迅速组织人力,对问题较为集中的白央路(左家仑段)、龙鞍街370号公路对面等重点区域的积存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此次行动旨在回应民众关切,切实改善镇容镇貌和人居环境。清理工作的快速推进,展现了当地对群众反映问题和媒体监督的积极回应态度。环境整治后的初步成效,获得了部分居民的认可。此举也体现了当地着力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决心。

      網評 |  从“立竿见影”到“常态长效”

        本社交平台关于剑阁县杨村镇部分区域垃圾“入侵”树林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关注。值得肯定的是,当地闻讯后反应迅速,立即组织力量清理了积存垃圾,展现了面对问题、即知即改的态度。这种对舆论监督和群众诉求的重视,值得点赞。然而,这一事件本身及其整改过程,也给我们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它再次凸显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紧迫性与复杂性。垃圾随意倾倒看似是个别居民的行为失范,实则暴露出基层在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等基础设施投入、日常管理维护以及环保宣传教育等方面可能存在的短板。树林变成“垃圾场”,非一日之寒,说明原有的管理模式或设施能力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其次,整改的“立竿见影”固然可喜,但更关键的是要建立“常态长效”的机制。一次集中的清理可以解决眼前的“污点”,但能否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这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和韧性。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完善网格化、精细化的日常巡查与保洁制度?如何合理布局垃圾收集点,确保清运及时高效?如何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如何通过村规民约、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公共责任感?

       社交平台的监督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存在的问题,也照出了整改的初步成效。但最终的评判标准,在于整改效果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于“清净家园”能否从一时的治理成果转变为长期可持续的生活常态。希望杨村镇能以此为契机,不仅“治好标”,更能“固好本”,将环境整治纳入长效管理轨道,真正让绿水青山常驻,让居民长久享有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不仅是杨村镇的课题,也是广大乡村在推进人居环境提升过程中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