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问柏林乡政府:敷衍回复难掩村务暗疾,十几年不公开绝非“小事”
村务公开是村民自治的核心环节,是保障村民知情权、监督权的法定要求。然而柏林乡原龙坪村与现屋基村长达十余年的村务“零公开”,以及柏林乡政府18日的敷衍回复,让村民的合理诉求石沉大海,更凸显出“近亲把持村务”背后的治理乱象。罗小东与何经波以“血亲老表”之亲家族式长期占据村“两委”关键岗位,违背亲属回避制度,却对集体资产、项目审批等核心村务讳莫如深,这种行为绝非简单的“工作疏漏”,而是明确的违纪违法行为,严重践踏基层民主与法治底线。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集体财务收支、资产处置、宅基地分配、项目审批等事项必须及时公开,村民有权查阅、质询,乡镇政府对村务公开负有指导、监督和责令整改的法定职责。但龙坪村与屋基村近十年来,始终对村务信息严防死守,形成“信息壁垒”,村民对集体资金流向、资源分配等关键事项一无所知。当村民就此追问时,柏林乡政府18日的回复避重就轻,对“何时公开”这一核心诉求未作任何正面回应,这种“软抵抗”式的敷衍塞责,本质上是对法定监督职责的不作为,更是对村民合法权益的漠视。
村务长期不公开的背后,是“近亲掌权”的权力异化与利益算计。罗小东与何金波作为亲属,违规在村“两委”同时任职,形成“自己人”掌控村务的封闭格局。这种情况下的“不公开”,绝非偶然:集体资源分配是否向亲属倾斜?项目审批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扶贫资金、集体收益是否被截留挪用?这些疑问的背后,是村民对利益输送的合理担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早已明确,不按规定公开村(居)务侵犯群众知情权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将给予党纪处分,情节严重的可撤销党内职务。而十余年不公开村务的行为,已远超“情节较重”的范畴,既违反了组织纪律,更涉嫌侵害集体利益,完全符合违纪违法的认定标准。
基层治理的生命力在于公开透明,柏林乡政府的敷衍回复正在透支政府公信力。村民寻求的不是模糊其辞的“官样文章”,而是明确的公开时间表、清晰的村务明细,以及对违规任职、拒不公开行为的严肃问责。乡镇政府作为监督主体,本应主动核查两村“近亲掌权”是否合规、村务不公开是否存在利益猫腻,而非用敷衍态度掩盖问题。全国纪检监察机关通报数据显示,大量村级腐败案件都与“村务不公开+亲属抱团”相关,权力封闭运行必然滋生寻租空间,柏林乡政府的不作为,无疑是给这种乱象“开绿灯”。
村民的监督权不容剥夺,法律的刚性约束不容突破。龙坪村与屋基村的村民有权要求:柏林乡政府立即纠正敷衍态度,明确两村十余年村务的具体公开时间与公开范围,确保内容真实、详细、可核查;纪检监察部门介入调查,核实罗小东、何金波违规任职的事实,查清村务不公开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违纪违法问题;对不作为的监管责任人启动问责,倒逼基层政府依法履职。
基层民主不容“暗箱操作”,村民权益不容肆意侵犯。柏林乡政府的敷衍回复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唯有正视两村“近亲掌权+村务不公开”的核心矛盾,以公开促公正、以问责促规范,才能重建村民对基层治理的信任。十余年的村务欠账不能再拖,违纪违法的行为不能再纵容,期待上级部门介入监督,还两村村民一个透明、公正的村务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