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乡
何壮远
喇叭急促
村里的野草
听风的号令
一个劲点头哈腰
平时那些凶巴巴的土狗
没见过世面
吓得
夹紧了尾巴
最可笑的是夕阳
车队离开时,它们醉了酒
红着脸
坠下山去
这首诗写得特别有意思,它不直接说理,而是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几个镜头,就把一个我们可能都想象过的场景给点活了。
开头一句“喇叭急促”,就像戏台开幕前那一声锣响,瞬间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这声音不属于这里,它急促、陌生,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接下来,诗人的笔锋没有直接对人,却落在了“野草”上。这个意象选得实在精妙。野草听“风的号令”,不由自主地“点头哈腰”。风来了,草怎能不低头?这写的是自然规律,却让人立刻联想到那种在某种力量面前,身不由己、只能顺从的姿态。
画面一转,到了村里的土狗。它们本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带着几分蛮横和真实。可这突如其来的阵仗,让它们“没见过世面”,一下子被慑住了气势,从“凶巴巴”变得“夹紧了尾巴”。狗的惶恐,其实映照的是人的不安。一个外来力量的闯入,让整个环境原有的秩序和常态都被打乱了,连最接地气的生命都感到了紧张。
如果说前两段是铺垫,写的是地上的反应,那么最后一段,诗人的目光陡然投向天空,境界全出。
“最可笑的是夕阳”,这句真是神来之笔。为什么是“可笑”?因为它荒诞。夕阳怎么会醉酒,还会红着脸坠下山去呢?但这拟人里藏着双重的意味。
一方面,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天地的反应。这场热闹而形式化的迎来送往,连夕阳都看不下去了,它像是个喝醉了酒的看客,为这出闹剧感到羞赧,红着脸匆匆离场。这份“羞赧”,是诗歌对场景的一种无声的评价。
另一方面,正如你所体会的,它更是一个绝妙的隐喻。那“醉了酒”“红着脸”坠下山去的,何尝不就是车队里的人呢?一天的“下乡”任务结束,他们在酒足饭饱之后,带着满足的醉意与红润的面庞,在喧闹中离去。一个“坠”字,用得太好了,它没有“落”的轻盈,也没有“沉”的悲壮,而是带着一种笨重、失控甚至有些狼狈的速度感,非常传神。
所以,这首诗的好,就在于它什么都没明说,却什么都说了。它通过“野草”“土狗”“夕阳”这三个层层递进的意象,巧妙地勾勒出一个权力场域掠过乡村时,万物所呈现出的微妙姿态。从草木的顺从,到动物的畏惧,最后再到那带着醉意离去的、荒诞的“夕阳”,完成了一次含蓄而有力的表达。它把思考的空间完全留给了读者,余味悠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