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韵传情 风骨照今——川剧《梁红玉》观后感
2025年11月22日 14:55韦刚 [color=var(--weui-FG-2)]四川
小雪已至,告别一秋,秋天成了故事,冬天成了风景。愿我们这个冬日,心有所念,平安喜乐,生活被热爱的人和事填满。思雨戏迷会祝您小雪节气安康!
以正红色为主色调、三重檐官式建筑风格的锦江剧场在蓉城华兴正街特别亮眼,无不彰显着川剧的热烈与川人的热情。2025年11月1日周六下午,一场期待已久的川剧文武大戏《梁红玉》在此拉开帷幕。两个多小时的时光,演绎出一场心灵与艺术的深度对话,川剧的典雅韵味与英雄的家国情怀在此交融,既让人体会到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精神的洗礼与升华,这份心灵的触动,值得用文字细细珍藏。
走近剧场的那一刻,便被扑面而来的古朴典雅文化氛围所包裹。厚重的青砖风火山墙和灵动的金属网帷幔,将红墙壁、红台子、红房子、红斗篷等川剧行头意象融入建筑之中,打造出翘屋檐、翘盔帽、翘坎肩等造型,更有剧场门口正上方电子显示屏上的“川剧梁红玉”匾额字迹遒劲,这一切像是在邀请观众一同穿越时空,奔赴那段金戈铁马的南宋岁月。观众席上,有白发苍苍的老者细品传统经典剧目的戏韵;有充满青春气息的年轻观众,眼中满是对传统文化的好奇;还有带着孩子的家长,低声讲述着梁红玉的传奇故事。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因这场演出汇聚一堂,这份对艺术的共同热爱,本身就是一种温暖的联结。
帷幕开启,灯光聚焦舞台,金兵入侵南宋烧杀抢掠的混乱凄惨场景映入观众眼帘,瞬间将人们带到主人公梁红玉所处的乱世背景。随后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深陷红尘弹唱的梁红玉,依然身着小姐装扮带着患难与共的丫鬟秋菊缓缓步入舞台。优秀青年演员刘茜饰演的梁红玉扮相靓丽,唱腔优美,她用大段凄美的高腔唱腔道出梁红玉苦难的身世、现实的残酷和前路的迷茫,但最后一句“奴虽然遭不幸流落在烟花巷,出污泥而不染如玉似钢”又透露出她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和不凡志向。
优秀青年演员姚思雨饰演的丫鬟秋菊扮相娇美,表演活泼灵动俏皮可爱,深受观众喜爱,特别是在被梁红玉叫去与舞刀弄枪的韩世忠搭白时,一句“老韩”的称呼令观众不禁笑出声来,加上后面一句夸韩世忠武艺的台词“棒棒耍得又圆又快反正比我好”,将人物的纯真机趣演绎得淋漓尽致。优秀青年演员文冬饰演的韩世忠扮相英俊威武,舞刀弄枪演技精湛动作娴熟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在府宴结束后的回院场次中,优秀青年演员罗芳用深厚扎实的表演功底,将院妈娘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活立体生动形象。她的表演诙谐风趣接地气,念白十分生活化,加上细腻又带点滑稽的肢体动作,和梁红玉的庄重形成鲜明反差,既能活跃剧情氛围,也让角色更显亲切真实。
可怜的秋菊饿着肚皮陪同梁红玉在帅府弹唱后深夜回院,却被院妈娘安排用开水冲剩饭再夹点泡菜了事。姚思雨饰演的秋菊,满脸的委屈和怨气在强势的妈娘面前又敢怒不敢言,只得用无声胜有声的嘟嘴、拌嘴和锁眉皱眼以及暗自咕哝这些动作表情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姚思雨的这些表演可谓生动细腻传神,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演技的确是太棒了。
在成亲场次中院妈娘被梁红玉接去吃香喝辣做起享尽人间清福的老夫人。想来梁红玉当初以死相逼才换得妈娘的妥协,得势后却以德报怨兑现终身奉养的承诺,这也体现出梁红玉博大的胸怀和高风亮节的可贵品质。然而相比院妈娘的优厚待遇,令人犯嘀咕的是,和梁红玉同甘苦共患难伴随左右不离不弃的秋菊,却没能幸运地在梁红玉挂帅出征后,谋个副将头衔跟随其左右共享荣光,但是回头又想这也许正是梁红玉任人唯贤不带私情的可贵品质吧,相信善良感恩的她也一定会善待聪慧伶俐纯真可爱的秋菊的。
在随后海口之战和金山战鼓的武戏场次中,刘茜饰演的梁红玉身着绣金战衣,头戴雉尾冠,迈着沉稳的台步缓缓登场。仅仅一个亮相,便将女将的英武之气与女性的温婉之姿巧妙融合——雉尾轻摇间,是武将的飒爽;眉眼流转处,是内心的澄澈。川剧“唱念做打”的精髓在她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程式动作都蕴含着深意,每一句唱腔都饱含着情感,既没有刻意张扬的炫技,也没有过度煽情的表达,却能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武戏段落展现出梁红玉另一种震撼之美。黄天荡激战中,梁红玉身披铠甲,手持枪剑,在舞台上辗转腾挪,“旋子翻身”“单枪破阵”等招式一气呵成,兵器碰撞的清脆声响与锣鼓点的急促节奏完美契合,营造出千军万马、浴血奋战的壮阔意境。更为难得的是,刘茜在完成高难度动作的同时,始终保持着人物的情感张力,眼神中的坚毅与果敢,让“擂鼓战金山”的英雄形象愈发立体鲜活。这种将技艺与情感、虚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表演,正是川剧艺术的魅力所在。
人物塑造的成功,是这场演出最动人的地方。剧中的梁红玉不再是史书上那个符号化的英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鲜活形象。她既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面对国难挺身而出,以柔弱之躯扛起救国重任;也有“刀子嘴豆腐心”的细腻柔情,为保护韩世忠在府宴场次中与狡黠老道的范宗尹巧妙周旋,在回院场次中与院妈娘抗争时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海口之战中与韩世忠建言时的直率与温婉,都让这个人物变得可亲可敬。这种对人物多面性的刻画,让梁红玉的形象更加丰满,也让观众对“英雄”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演出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演员们谢幕后仍有不少观众迟迟不愿离去。看着身边观众脸上洋溢的感动与赞叹,让人深深体会到,优秀的艺术作品总能跨越时空、直抵人心。这场川剧《梁红玉》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演,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传递。梁红玉身上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忠勇节义、巾帼担当,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珍贵的精神品质都值得我们永远坚守与传承。
走出剧场耳畔仍回响着那激昂的鼓声与悠扬的唱腔。这场川剧《梁红玉》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静下心来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重温英雄精神的力量。期待在未来,会有更多这样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涌现,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也让更多人在艺术的熏陶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新秀姚思雨宣传视频
作者简介
韦刚,1978年9月出生,男,汉族,绵阳市游仙区人,毕业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绵阳市戏剧曲艺杂技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共绵阳市汽车维修美容装饰协会党支部副书记。爱好写作、戏曲、曲艺等,戏剧评论作品先后在“绵州艺文志”、“成都青年剧评团”“中国川剧论坛川剧网”“川观新闻”“评论四川”“四川剧目”“四川艺术创作网”“四川日报·天府周末”“中国新闻网·天府论艺”等国家、省市媒体平台和四川省剧目工作室主编的《川剧观澜》(川剧新创剧目评论选编)、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编印的《川剧与观众》发表,荣获四川新闻网麻辣社区川剧论坛“2023、2024年度优秀网友”荣誉称号,作品《我的川剧情结》荣获川剧论坛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