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103|评论: 7

移民到底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4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想听听大家的看法,谢各位老乡朋友顶一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城正拆除,新城未完工 四川汉源县上万居民将安家“工地”
四川汉源人罗航家里的房子刚刚盖到两层就被迫停工了。和整个汉源县城的近4万居民一样,罗航一家必须搬迁到新县城中去。罗家的小楼将和老县城一起被彻底拆除,而到目前为止,新县城的建设却刚刚完成了规划的三分之一。
县城新址萝卜岗上正在日夜赶工;同时,大多数汉源县城居民必须撤离故土,将新家和数万施工人员数百台吊车机械一起,安在上千个日夜轰鸣的工地中。
这一切源于国家“十五”计划项目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工程,2009年以来,时间像一根绷直的弦,压迫着这里每一个人的神经。由于上游的瀑布沟水电站(以下简称瀑电)要在年底实现蓄水发电,11月初,大渡河水就将漫过汉源县城751米以下的位置,而在今年年底,将彻底淹没整个汉源。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36609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地里的新家
作为四川省委大渡河流域三库22梯级水电开发计划的中游控制枢纽;规划中的瀑布沟水电站装机总容量330万千瓦,水库正常蓄水位850米,水库面积达到84平方公里,涉及移民10万余人;而距离水电站28公里的汉源县城由于只有820米标高,属于全淹没区,必须整体拆迁。
在罗航的记忆里,汉源移民搬迁的紧张气息从他2005年读高三时就体会到了:县城里拉满了横幅,宣传车来回穿行,高音喇叭大声广播着:“早搬早稳定,早搬早致富。”
汉源县委县政府把汉源库区的移民工作分为了外迁移民、内安移民、迁复建工程建设三大部分。从2005年8月1日到2006年8月31日,汉源首先完成了三万多移民的外迁。
2005年年末,罗航在汉源富泉乡的姨妈,移民去了乐山。这是罗航第一个熟悉的亲友搬离。已考上大学的罗航身在学校,没能赶去相送,只是从母亲的电话里得知,姨妈离开时“哭得很厉害”。
而搬走一段时间后,姨妈又悄悄回到了汉源打工。罗航得知,姨妈在那边的生活“不太稳定”,“缺乏人际关系,工作也不太好找”,而那边的庄稼“因为阳光照射不如汉源,收成也差了很多”。
2006年完成外迁移民后,汉源的移民内安和新县城建设随之展开。这一年,罗航的同学庞仁海在萝卜岗上的家和土地被新县城征用,从此开始了频繁的搬家和漫长的过渡。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水电站即将蓄水发电,罗航家的两层小楼也将在年底拆除,但他们在新县城的新房至今还是一片光秃秃的山坡。“场平都还没有做”。
首批建好的住房都是各机关单位住房,尽管水电、排污等生活设施尚未完善,但汉源新县城建设安置指挥部限令:按照“先入住,后完善”的原则,先行搬迁入住。
但9月30日,林业局职工宿舍交房两天后,乡干部王兰香发现,近百户的小区里仍然只有自己一户居民。而整个小区除了王兰香已装修一新,其余住房连门窗都未及安装。虽然成为了搬迁入住的“先进”,但王兰香说自己此前已经违规,因为“县上不准装修,怕影响建房的工期进度”,而王兰香则悄悄和施工方协商,在建房同时完成了房屋的装修。
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日子里,王兰香还将不得不与周围数百个工地相伴,甚至在夜里能听到挖抗滑桩发出的打孔放炮的声音。
为了确保瀑电这项“国家重点工程”能如期蓄水发电,“速度”已被提升到了超越一切的政治高度。参与汉源新县城援建的湖北省援建办总工程师戚成雄坦言:现有施工条件下,很多房屋的建设“超越常规”。在援建办的工程进度表上,已建好和在建的工程项目大多为今年5月才开工,实际工期不到半年。
在此情形下,如何保证房屋质量和建设安全,戚成雄感言“压力太大”。开会时,他也直言不讳地跟负责汉源移民安置的领导强调,“我们做得越完善,移民越满意,社会越稳定,不要为一时的目标让老百姓不高兴。”
但“已没有人拖得起”。事实上,“受累”于汉源移民搬迁的进度,瀑电蓄水发电的计划已一再延期。“这种压力来自省上对雅安市、汉源县的压力,也来自国家对四川省的压力。”一位知情者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如果这个水电工程不完成,国家对四川所有的水利项目,都不会再批。”
尽管不断抢工,但指挥部估计,到年底,新县城萝卜岗上能够搬迁入住的人数也只有一万二千人左右;这意味着,汉源县城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将不得不接受过渡安置:领取每人每月八百元的过渡费到外地租房或投亲靠友,直到新县城的新房建好。为此,汉源县城周边非淹没区的房租已翻涨数倍。

“乱石岗”上的艰难施工
2006年萝卜岗上举行了新县城的奠基仪式,然而,直到2008年3月以前,作为施工建设的前提,新县城的地基场平工作仍未展开。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萝卜岗复杂的地质条件让众多施工企业望而却步;而瀑布沟电站的业主方——国电大渡河公司给予的建设资金和房屋建设补偿标准,也不足以支持这种地质条件下的市场化运作。结果,汉源县政府组织的新县城施工招标工作屡屡遭遇流标的尴尬。
“地形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地基场平,最长达到了五个多月,最短的也是三个月左右。”汉源县县长张桥感言。而整个场平工作耗时1年,也只完成了120多万平方米,不到汉源新县城场平规划面积299万平方米的一半。
在后来的建筑施工中,海拔一千多米的萝卜岗又发现了多处滑坡体;武汉建工集团承建的住宅楼,在连日下雨后,路边山体大片山土塌陷,缓缓滑向工地;而一根电线杆,被泥土“挟持”往山下滑了一百多米。
萝卜岗上,五层楼房的桩基普遍要打十几米深,有的甚至深达二十多米。而在平原地区,八米深的桩基就足以支撑十层左右的高楼。这极大地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工程量,据施工方测算,地下基础部分的施工占去了整个工程量的2/3。
为了防震防滑,萝卜岗上,高挡土墙、高回填、高边坡俯拾即是。据国电大渡河公司统计,目前在整个萝卜岗,挡墙多达250多条,总长度约24869米,其中的“萝卜岗上第一挡”高达20多米,投资上千万。
负责地质素描的质检员小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片区域都是片状砂岩结构,岩层破碎,如不治理,蓄水后,就可能发生整体滑移。“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乱石岗”。
而自去年8月,建筑施工方发现该区域属于滑坡区后,就被纳入了地质灾害专项治理。治理的方式是打数十米深的深井,再浇灌钢筋水泥。已经干了十几年打桩工的老刘戴着三层口罩,用棉花塞住耳朵,手持风镐,站在井下;钻头打在石头上发出刺耳的轰鸣,“打一个孔要几十分钟”。
由于砂岩地质坚硬,四个工人一口桩,轮流干,平均每天的工作进度不到一米。
“我们刚刚又打到了地质大裂缝,原来的规划可能还要改。”小杨说,目前抗滑桩的普遍深度是35米左右,发现裂缝后,深度可能还要增加到40米,甚至45米。而小杨估算过,整个萝卜岗,这样的抗滑桩有近千口。“给我们的期限是十个月,明年5月完工。”他看着头上山坡正在抢工期施工的3号移民安置点摇了摇头,“按道理,应该是我们修好后,他们才能修的。”
而湖北援建办总工程师戚成雄也感言,自己做了二三十年工程,萝卜岗地质条件的复杂,仍然超出了他的经验。
望着山脚下等待搬迁的汉源老县城,小杨很疑惑:“怎么会选择乱石岗来修新县城呢?”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36609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头下达的选址”
其实,对于萝卜岗的地质结构,汉源本地人很清楚,“一座荒山,经常掉石头”,而目睹新县城修建中出现的种种地质问题,他们心里难掩忧虑。
而事实上,在最初的汉源县城选址方案中,萝卜岗并非最佳选择。
1980-1982年,成都勘察设计院来到汉源,前汉源县人大副主任王德英陪同参与了当时的勘察。而关于新县城的选址,当时也提到了萝卜岗。“说那儿三面环水,环境非常好;另一个理由是都是黄土,不占良田好地,给国家节约资金。”
但这个选址方案被当时的雅安地区行署和汉源县政府集体否定。“当时就说萝卜岗的地质状况堪忧,还没考虑到建设难度有现在这么难。”前汉源人大副主任雷兆元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雷兆元说,汉源新县城的选址曾提出多个方案,但经过多方比较,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均认定最佳方案是九襄镇。而九襄是汉源古县城的县址所在地,地处河滩,地势平缓。“当时都认为萝卜岗和九襄比,差远了。”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94年。据雷兆元回忆,当时成勘院在准备上报《瀑电工程初设报告》时,突然提出要将萝卜岗纳入汉源新县城县址的备选方案,与九襄一并上报,“他们说报两个方案好批一些。”并再次提出了选址萝卜岗的优点:“关键问题是迁址九襄还涉及到二次移民搬迁,要占大量良田,移民数量大了可能中央不批准。只有萝卜岗,说那里人口少,一张白纸好画图,才能承载新县城的人口容量和未来发展,还可以节约两个亿的移民资金。”
但汉源县政府对萝卜岗的地质状况仍不放心,成堪院答复是后面会请地质专家来实地深入调研。“但实际上1994年初设完了后,这个调研工作根本没有做。”雷兆元说。
据一位要求匿名的退休干部透露,在此之前,汉源县已另请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对选址方案进行过评估。而成都一家规划设计院在1992年对萝卜岗进行实地踏勘后,曾提出县城建设存在几大问题,其中包括:山体存在36道冲沟;地质不稳固,存在滑坡隐患;坡地建房基础超深、投资过大;生态承载能力差,不利抗震等;这些问题,在萝卜岗的新县城修建中被一一验证。
2001年11月,瀑电开始前期施工。但直到两年后的2003年,成勘院才编制完成了《四川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可行性研究补充报告》及《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规划》、《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复核报告书》等专题报告,陆续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查。
而记者找到的一份当年完成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对萝卜岗的地质灾害评估结论是:萝卜岗地质稳定,总体上,具备建新县城的工程地质条件。
2004年3月2日,《瀑布沟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务院审批。同年3月30日,已经完成前期“五通一平”施工的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举行了隆重的正式开工典礼,而汉源新县城的选址争议也尘埃落定。“到工程上马时,就没再提选址的问题了,上面下达的就是萝卜岗了。”雷兆元说。
而王德英和雷兆元均证实,整个选址争议过程从未经过汉源县人大的讨论表决,“上面说了算,没有讨论”。

无从选择的隐忧
事实上,汉源新县城开工建设以来,对于选址萝卜岗是否“选错了”的质疑也未平息。
从2008年7月开始,目睹新县城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地质问题,汉源一位名叫乔明全的人大干部就以实名信的形式,接连向中央写信反映自己对萝卜岗地质状况的忧虑;并最终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乔明全的第二封信中批示:“要高度重视移民问题,请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派专家实地踏勘,要视人民生命财产高于一切。”
这封信被批转回汉源县后被人印刷在汉源散发传播,引起了广泛关注。
今年年初,数批专家受邀对汉源新县城萝卜岗进行了实地踏勘。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的地质专家范晓也参与了对萝卜岗的考察。而专家勘察后的意见证明,乔明全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
专家勘察后认为,萝卜岗的地质结构确实不太稳定,而前期的勘察工作“深度不够”,导致一些房屋已经建在了滑坡区上只能废弃。同时,前期勘察对水库蓄水后消落带区域对萝卜岗整个地质稳定产生的影响也估计不足。
范晓解释,水库建成后每年会有一个四十到五十米以上的高低水位落差,而水位变化之间的地带就叫消落带。由于这个区域水位反复变化,会改变两岸地质结构的稳定性,诱发滑坡。而萝卜岗的消落带区域,由于本身土层松软,且存在滑坡;在蓄水后,一旦松动,很可能导致上面整个山体发生大面积滑坡。
因此专家建议,必须对萝卜岗进行补充勘察,准确掌握适宜建筑工程的建设区域,并严格控制新县城的建设规模;同时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防护的投资,尤其要对萝卜岗的消落带区域重点修建防护工程。
“新县城还是可以建在萝卜岗上,但新县城的建设面积肯定要小于以前的规划面积,而且投资会高很多。”范晓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现实亦是如此。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专家离开后,新县城的建设规划做了适时调整,整个规划东移;而投资方国电承认了萝卜岗上的地质灾害,增加了建房补偿的投资。建房修基建超深和打桩的费用不再算在建房费用中改由国电承担。而如果按此前的建房标准,“连打地基都不够”。
自此,今年5月,萝卜岗上的新县城建设工程才大面积启动起来。而南方周末记者获悉,瀑电工程因此在原来200亿的投资基础上追加投资68亿。而这还不包括地震后湖北省援建汉源要投入的21亿资金。
但汉源民众心中的疑虑并未因此打消。今年8月6日,作为瀑电库区公路复建重点工程的省道306新线,在即将竣工通车时,发生大面积山体崩塌,形成堰塞湖,水位涨幅最高达20米,一度要漫过老县城——让汉源民众提前经历了一次电站蓄水淹城的“惊险”。
事故造成至少30人死亡。尽管官方对此事故原因的解释是,地震导致山体松动,在暴雨暴晴的极端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质“自然灾害”;但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总工程师钱江澎指出,汉源地区自身脆弱的地质结构才是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
钱称,汉源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过渡带上,地质构造体现为断层褶皱特别发育,表现为地形险峻、岩体破碎,因而极易发生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
而范晓认为,为了赶工期,在这种脆弱的地质结构上大面积开挖切削山体才是引发这场灾难的真正原因。事发前,地处山腰的省道306新线已发生过多次小型滑坡和塌方,虽然路桥公司也在进行喷浆、打锚等防护治理,但“灾害治理没能跟上工程的规模”。
“这不是偶然事件,与地震无关,是人为诱因所致,且隐患早已存在。”范晓说。
这次事故被汉源民众看作是对新县城建设的一次警示,因为,同样面临水库蓄水的时间压力,同样在抢工期,萝卜岗目前的地质灾害治理也同样落后于整个建设工程的进度和规模。那么在蓄水后,萝卜岗能否经受住数百米深水体压强的考验?
尽管心存疑虑,但接到搬迁指令的汉源新县城移民还是陆续搬入萝卜岗上的新房。一位移民笑着反问记者:“我们有选择吗?”
今年8月,罗航从母亲的电话里获知,大伯一家要率先搬走了。罗家兄弟三人,79岁的老父亲罗登忠修了四间瓦房,分给三个儿子一人一间。三家人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已经三十多年。每年过年全家欢聚一堂的热闹情景是罗航最幸福的记忆;但今年开始,要重温这份幸福将不再容易。
按照汉源县城农村移民的安置政策,罗家三兄弟作了不同的命运选择:老大罗培林一家选择了继续当农民的“生产安置”——可以分得肥沃的河坝田,却在远离新县城的乡下;老二罗书林,听从农信社工作的女婿建议,选择了折衷的“复合安置”,地点在萝卜岗山顶,虽然远离新县城中心,但紧挨着农信社,方便女儿的照顾,还有四分干地可种;而罗航家,因为罗航是罗家惟一的大学生,母亲彭德连坚信儿子不会再种地,选择了“自谋职业”,放弃了土地,但新房将修在县城的中心地带。老人罗登忠由于是单独户口,没能和儿女分在一起,去了另外一个“生产安置”乡镇。
一家人将从此分散四方,相隔皆有十里,“以后要团聚一下就难了。”罗航感慨。
国庆节期间,汉源电视台播出了汉源县政府耗资18万,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的宣传片《我们的新汉源》:84平方公里的西南最大人工湖上,萝卜岗上的汉源新县城,三面环水,美若仙境;未来的新县城将被打造为一个“鲜花、碧水、阳光城”的生态旅游城市,承载起汉源人对一个美丽县城多年的梦想。
在成都打工的罗航在等待着这一天:“那是我的家,修好了,我肯定要回去。”
上一页12下一页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36609/1

发表于 2013-8-5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楼主致敬
发表于 2013-9-2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喜欢你的帖子 没办法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