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是一个城镇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巴州区水宁寺镇街道虽安有路灯,但因缺乏管护和维修,47盏路灯全都成为“瞎子”。
多年来,街道995户、1989名居民一直在“黑灯瞎火”中过着苦恼的日子。居民们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已持续了半年,但为何没把路灯“整”亮?这是有关部门不作为的表现还是工作上的失职?
春节,让路灯亮起来成为街道居民们最大的期盼。但巴州区水宁寺镇党委书记李智的一句“没有这笔资金”让居民们的愿望遥遥无期。
现场直击:
47盏路灯都“瞎了”
三条街道漆黑一片
水宁寺镇地处巴州区东部,位于通江、平昌、巴州三县区交界处,距巴城30公里,是达川、通江、平昌至巴城必经之地,有“入巴第一镇”、“巴州东大门”之美誉。
然而,在水宁寺镇,许久以来,一直有一个让该镇居民们头痛的问题:街道的路灯亮不起来。2009年,该镇的居民们多次向镇政府反映这个问题,盼望2010年春节能有一个明亮的街道,可随着春节的来临,他们的这个愿望再次落空了。
2月8日,记者在水宁寺镇的政府街看到,从街心花园到新桥处,长约400米。记者仔细数了一下,包括街心花园中间的那根灯柱,这段街道两旁的路灯柱有21根,挂在灯柱上的路灯共有47盏。从外观上看,所有路灯似乎完好。但经仔细观察才发现,路灯的灯柱上已锈迹斑斑,柱子上的电表箱外壳已经脱落,一根根电线裸露在外面。有的路灯灯罩已不翼而飞,有的灯罩悬挂在8、9米高的灯柱上摇摇欲坠,一些路灯的灯泡甚至已经破裂了。
据了解,水宁寺镇街道总共有三条主街,但是除政府街之外,其它两条主街如双桥街和龙灯街至今没有安装路灯。
当晚,记者在水宁寺镇街道上看到,街道虽安有路灯,但一盏盏路灯却已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街道上,除偶尔有过往车辆射出一束束灯光外,三条主街全是漆黑一片。
居民抱怨:
许多年都在“打黑摸”
我们何时才能盼来“光明”?
“路灯安起好多年了,我们一直在‘打黑摸’,晚上连门都不敢出。”街道居民谢学成指着街上那一排排路灯说,在他的印象里,政府街上的路灯从安装好到现在已有17年了,但路灯只在四五年前亮过几晚上,至今就再也没有亮过。
“一到夏天的晚上,大家想到街上歇凉,但没法去啊,街上一片漆黑。这街上的路灯是安起的,但就是不亮,等于是摆设,晚上一个人走在街上害怕得很。”政府街道的居民们说,因为路灯没有亮起来,政府街道上一些做生意的居民只有把屋内的电灯牵到门外来照明。
街道居民鲜玉蓉说,学生一下晚自习就要打电筒回家。有时候,家长不放心,还要到学校门口去接,生怕出现什么意外……
既然安了路灯,那为什么不亮呢?“主要是没人管,导致线路老化、灯具损坏严重。”一些居民们说,近年来,他们年年都向水宁寺镇政府反映这个问题,虽水宁寺镇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路灯一直没亮起来。
2009年下半年以来,水宁寺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这让995户、1989名街道居民们再次看到希望。不少居民联名向水宁寺镇政府反映路灯问题,可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相关负责人:
没有专项资金
路灯难以亮起来
“水宁寺镇街道的路灯不亮是事实,但这个事情不好说,四县区路灯不亮的集镇多得很嘛。”针对街道的路灯问题,巴州区水宁寺镇党委书记李智的解释是,年代久了,路灯大多已经损坏,线路已经老化,无法正常使用了,要想路灯亮起来,只有对路灯包括线路设施进行重新更换。他们曾规划了光彩工程,需要35万元资金,但因没有这笔资金,路灯一直没能亮起来。
当记者问及究竟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时,李智说:等水宁寺镇规划修建的两座大桥竣工后,再随桥上路灯一起改造水宁寺镇街道的路灯。
据记者了解,水宁寺镇规划修建的两座大桥至少还需2年左右才能竣工。而按此推算,该镇街道居民们还要在“黑灯瞎火”中熬2年多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