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川剧名旦王淑芳
王淑芳原名王树芳,1925年出生于铜南县,今年是王淑芳老师诞辰85周年纪念,王老师幼小学戏,是铜南塘坝科班学生,13岁登台走红,生前工作于江津县江津地区川剧团,是川东江津地区一带的著名川剧旦角演员。 我是个川剧戏迷,少年时代我就看她的演出成长,用现代年轻人的话来讲,我就是她的忠实粉丝,因我仅是一个川剧爱好者,所以对王老师的生平不够详细了解,我是全凭着一个川剧戏迷对川剧演员表演艺术家崇敬和怀念的心情,借王淑芳老师诞辰85周年之忌,作为寄托哀思发表短文,以作纪念,文章如有不实之处,尽请王老师生前亲朋好友谅解指正。 王老师40年代在江津新华舞台献艺正当走红,却因故离开了川剧舞台,暂时终止了自己的艺术生涯,解放后川剧艺人获得了新生,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她又获得了从返舞台献艺的机会,她感谢党和人民政府,她非常珍惜党和人民给她的这个从返舞台的机会,从此她加强思想改造,努力学习,认认真真的做人,认认真真的唱戏,使她在艺术上更加的成熟,因此她成为一个受观众尊敬爱戴的一个优秀演员。 王老师主功闰门青衣花旦,以高腔戏见长,她长像清秀,伴像漂亮,嗓音甜美、清淅、圆润,吐词清楚,唱腔婉转优扬,潇洒自如,韵味实足,她优美的唱腔赢得众多观众的赞赏,她生前在舞台上塑造出的祝英台、王宝钏、柯宝珠、孟姜女、杜十娘等人物栩栩如生,把人物演活了,她的表演朴实、自然、大方,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感情丰富,她传神细腻的表演,搏得川剧观众高度的评价,由其她演出的悲剧催人泪下,争得观众对剧中人的同情和悲伤,常言到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许多男同志观众看了他的戏也要流泪,由其她演的《孟姜女》、《哭坟》最受人感动,再有她演出《杀桥》的柯宝珠,跪在地下求他爹爹一段“飞梆子”半讲半唱,战战兢兢跪在桥头地,尊声爹爹听端的………当若百年归西去,又有何人来披孝衣,场内观众哭声一片,真太感动人了,简直把柯宝珠演活了,她不是在演戏,她就是柯宝珠,这也可能是川剧曲牌的感染力,川剧高腔的奥妙,已是川剧老前辈把这支曲牌安排得非常之好,另一方面,确实是王老师深动的表演打动了观众的内心深处,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效果,我看过王老师的戏太多,回忆起来都记不清了,我记得印象最深的大幕戏《柳阴记》《彩楼记》《玉簪记》《王宝钏》《杜十娘》《孟姜女》《御河桥》《四下河南》《煮海记》《碧波红莲》《人面桃花》《陈三五娘》《貂婵》《阿秀》《封三娘》《追鱼》《缇云救父》《秦香连》《双蝴蝶》《蝴蝶杯》《泥壁楼》还有很多折子戏,如《花田写扇》《秋江》《翠香记》《逼嫁》《情探》《青梅赠钗》等等等还不只这些戏,我实在记不清了。 我真佩服她,她又没有文化,能背熟这样多的台词,可真不容易,在50年代川剧演员清黄不接,她挑重担,天天演出,观众只要看到有她的演出,场场暴满,常年坚持在舞台上,她演出的新戏不断,一个接着一个,真够辛苦。同时她还细心的传受川剧艺术,热血浇灌培育新苗,在江津专区川剧训练班,为学生讲课,作示范演出,她的学生普遍了江津地区各川剧团,这些学生都很有成就,王老师为川剧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真是呕心热血,付出了她的一生,现在偶而看到她的一些学生演出,我们就会想到王老师的精湛艺术表演真不愧是铜南川戏窝子出人才。 老戏迷 2010年2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