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蝉

嫘祖姑娘爱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女人都这样想那有才的男人不是绝种了?幸好我不是有才的男人
ytr 发表于 2010-3-2 17:11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 我们都一致认为,海哥是有才的男人!;P 要说海哥没才,我跟谁急:@


     只有海哥才可以说他是:   有德(闲人主张)无才(海哥主张)的男人!:lol :victory:


   其实,这世上一点才气都没有的男人,我还真没见到过!  闲人队上有文盲“棒老三”,但人家编起东西来,精灵得很哦!:victory: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女人都这样想那有才的男人不是绝种了?幸好我不是有才的男人
ytr 发表于 2010-3-2 17:11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D 谁说你不是才?你可是盐亭坛坛的管理人才。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我们都一致认为,海哥是有才的男人! 要说海哥没才,我跟谁急


     只有海哥自己 ...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0-3-2 17:16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D 有才的才子写起文章来,那是一等一,
可是要是用文章骂起人来,那就不是一等一了,是一等二了。
闲人你说是还是不是?

发表于 2010-3-2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才的才子写起文章来,那是一等一,
可是要是用文章骂起人来,那就不是一等一了,是一等二了 ...
...蝉 发表于 2010-3-2 17:19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赞同!  你说有才的才子,写起文章来,那是一等一:可是要用文章骂起来人,那就是一个等于二个了,我也赞成!(是不是该写成"一顶二"简洁些哦?). :o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  你说有才的才子,写起文章来,那是一等一:可是要用文章骂起来人,那就是一个等于二个了,我也赞 ...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0-3-2 17:23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lol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我们都一致认为,海哥是有才的男人! 要说海哥没才,我跟谁急


     只有海哥才可以 ...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0-3-2 17:16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应了那句话:每个人都有优点。
发表于 2010-3-3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天才来签到
发表于 2010-3-3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前面说,嫘祖用树皮和棉线……嫘祖生活在啥时?至少5000年前吧,棉制品到了汉代(约2000年前)中原都还罕见,真的有棉线,她老人家不天天纺线织布,还有心思去驯化蚕啊:lol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天才来签到
海椒酱泡萝卜 发表于 2010-3-3 23:39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海椒酱泡萝卜,土特产哈,连你一块打包卖。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前面说,嫘祖用树皮和棉线……嫘祖生活在啥时?至少5000年前吧,棉制品到了汉代(约2000年前)中原都还 ...
海椒酱泡萝卜 发表于 2010-3-3 23:45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 难道丝绸比棉更先用于老百姓身上吗?
发表于 2010-3-4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丝绸比棉更先用于老百姓身上吗?
...蝉 发表于 2010-3-4 00:20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不要混淆概念,没有棉就一定要有丝吗?没有丝就一定要有棉吗?5000年前,或许都没有呢!
ytr

发表于 2010-3-4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你不是才?你可是盐亭坛坛的管理人才。
...蝉 发表于 2010-3-2 17:16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不才我已经有后了,不担心这个问题。
ytr

发表于 2010-3-4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我们都一致认为,海哥是有才的男人! 要说海哥没才,我跟谁急


     只有海哥才可以 ...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0-3-2 17:16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不存在,组织部的人也不经常上这个论坛的,他们才不会到这里选拨人才呢。
ytr

发表于 2010-3-4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丝绸比棉更先用于老百姓身上吗?
...蝉 发表于 2010-3-4 00:20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后来的事实是:丝绸成了贵族的奢侈品,老百姓穿丝绸的几乎没有。更甚至丝绸之类在等级社会老百姓是不允许穿的,老百姓的别称就有“布衣”。

发表于 2010-3-4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三并非写给盐亭嫘祖去存的信(摘要)
苏三
【编者按】《盐亭嫘祖文化研究批判》,是网友“九龙闲人”先生在《盐亭论坛》开创的一个栏目,很好。而《盐亭论坛》,是一个公共言论平台,只要是健康的话题,各人都可以讲各自的。例如,盐亭讨论嫘祖去存问题,但一些年青人却觉得妨碍了自己的兴趣,很反感,也许苏三教授下面的文字有一些参考价值。南京大学哲学系李曙华教授发表在《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上说:今天,我们对传统之追根溯源,其意义不仅在历史,更在当下;不为复古,乃为创新。朱子之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试想古今中外,任一民族之文化复兴,又何一不是返本开新,去源头寻求那“原发创生”之灵感?苏三是当代杰出的创新文化学者。下面的文字摘要自她最近推出的新研究成果《汉字起源新解》(东方出版社)。

不断有人提出:为什么这样一个明显牵涉到“中国史”的工作,却由苏三这个与中国史本来毫无关联的“外语系学生”来完成?我有一些浅显而简短的答复可能有助于大家理解。
盐亭复兴是否从清理她的远古根系开始
1、中国的学术过分封闭,尤其是历史学,向来眼睛向内,不向外看,所以中国的历史都是某种程度的“割裂史”“单独史”,而非客观的历史——不过我认为这是中国整体文化的一种表现,不太是人为的结果,并且还有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导致了这个结果,比如中国面积大而历史长。所以“中国史”喧宾夺主地盖过了“世界史”的光辉,并且中国历史上一直有自己为世界中心的“中国”情结,这也妨碍了中国人开放眼界与胸怀。
2、中国现行历史学体制,可以说更加剧了这种割裂或封闭局面。因为现代中国的历史学甫一建立就分设了“世界史”与“中国史”,而“世界史”中无“中国史”,“中国史”中无“世界”。这两者之间没有一个过渡的连接地带。苏三恰好是一个同时关心中国文明发展史的西方文化研究者,所以天然地忽略或者屏蔽了中国历史学的割裂弊端。可能正是这种对于中国史学界的完全“无知”,无意中就打通“世界史”与“中国史”的“任”“督”二脉。
3、我常常暗自笑称自己的研究是将“中国史”扩展为了“世界史”,每次我写的旨在揭示中国文明起源的文字,写着写着就成了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世界史”,不自觉地就把中国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了一起。世界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体。其实世界本来就应该是一体的,全球文明本来就是同源的。
4、我认为,通过历史科学研究,不仅可以大致回答“为什么中国如此”的问题,而且也可以对中国未来的问题做出理性的指导。因为决定一个地区文明进程的因素其实无非是文明传播与交流的问题,而这些因素都是可以相对清晰把握的。历史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是可以信任的,但前提是必须诚实、客观与科学。无论你对于中华民族的明天予以怎样的期盼,我们必须从清理她的远古根系开始,这是毫无疑问的
嫘祖去存为什么出现于这个时代
1、“苏三”之所以能够出现于这个时代,也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结果,假如还不是恶果的话。无论如何,误解苏三事小,一个民族缺少“科学创新”事大,所以在此特别强调一个可能有别于一般中国人“科学”逻辑的科学观,不仅是为了求得更多谅解,更是为以后长远的中国科学发展。
1、无数代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兴衰与中国的未来,我也是这中间的普通一员。我认为,在历史的追溯中,我们是可以对大家关心的“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重大问题,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的,但这个前提必须提供相对真实的史实。
2、尽管这是一本存在着各种问题的书籍,但我可以很坦然地说,通过中国各地区古陶文,对中国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史前遗址进行了“陶文断代”,其结果令人震撼——暴露出的诸多严重问题可能预示着中国的早期文明史应该全面反思乃至改写。
3、历史研究反映时代,在中国进入这样一个正在巨变的伟大时代,中国历史假如没有一个像样的改写,那肯定就是这个学科没有真正地与时俱进。所以,对于历史学界在之后的时代里所应有的翻天覆地的变革,我是有所期待的。简言之,我认为,中国旧的历史学者充当中华民族“大族谱”书写者的身份,应该结束了,历史学应该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让“以史为鉴”真正充实起来,让历史之鉴“科学”起来。
嫘祖去存为什么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1、我想,我与普通中国人在科学研究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个分歧实际上在历史研究的方法,尤其是史前史研究的方法与态度,并且也牵涉到“大胆假设”与“严谨考证”之间的辩证关系。我在这里再次与大家重温近代科学史上一位大师的有关思想,或许可能会略微平息一些人的情绪。达尔文曾经把“科学的态度”描绘成“怀疑主义”和“大胆设想”的一种适度关系,即:每一种论点,哪怕是人们最能够接受的,也还是应当做为一个“假设”来看待;而每一个假设,哪怕是最奇特怪异的,也应被看做一种日后可能加以论证和发展的定论。
2、面对达尔文的科学观,我一直认为,我是非常“严谨”而“科学”的。那些常常从态度、立场上反对我的人,我认为他们多半并不真正懂得“科学”的含义或真谛,起码并不懂得全面的“科学”含义。中国是一个科学相对落后的国家,我认为这多少就与中国人科学观的不健全有些关系,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假如认识不到达尔文有关“怀疑主义”与“大胆假设”之间的合理关系,“科学创新”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人常常将“科学”等同于“严谨”,而中国人的“严谨”实际上常常只是“保守”的一个代名词而已,所以,我也常常说,中国人言语里的“科学”实际上是“小科学”,“大科学”概念有些中国人其实并不真正懂得。“大科学”与“小科学”实际上经常看是反方向发展。
3、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已经逐渐认识到,由于偏居世界一隅,中国历来缺乏一种全球意识。而我假如有一些与中国人截然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那很可能就是因为从一开始我就站在了一个国际平台上来客观反思和研究中国文明,它不是凭空而来的闪念。我个人对于中国与全球文明关联性的研究,其实也完全可以理解为中国整体走向世界的一个“全球化”意识的深层觉醒。这个颇具开放性的学术问题的提出,实际上也是当今中国整个文化面貌发生根本改变的一个象征。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存在,组织部的人也不经常上这个论坛的,他们才不会到这里选拨人才呢。
ytr 发表于 2010-3-4 20:27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D 招海哥来帮我卖十字绣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是人才。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人才都有使用说明书和注意事项,关键领导会不会用。
领导的才能也是有限的,或者领导的才能也是有条件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的事实是:丝绸成了贵族的奢侈品,老百姓穿丝绸的几乎没有。更甚至丝绸之类在等级社会老百姓 ...
ytr 发表于 2010-3-4 20:32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丝绸为什么那么贵?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丝的面料和布料和绣品倒底什么样子,我们的馆藏也应该有样品才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