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交通局
关于网上《通江洪口惊现史最牛公路》的情况回复
一、关于该路的基本情况
通江县洪口镇古宁寨村村道路建设工程属于2009年通村通畅项目,计划里程6.2公里。国家补助资金每公里10万元。该村属于提前启动实施项目,2007年9月以通交路【2007】158号文件进行了设计批复,已经拨付50%的启动资金到镇财政所,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二、关于轮迹路(俗称“筷子路”)的技术规范
“筷子路”实际上叫“轮迹路”,“轮迹路”是省市交通主管部门认可的通村通畅工程路面结构形式之一。《四川日报》2008年8月13日在综合新闻09版发表文章《轮迹路
山区公路范本路》对轮迹路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报导(见附件一)。
“轮迹路”的技术标准为:15cm厚天然级配砂砾稳定层+18cm厚C30水泥砼面层,水泥砼路面宽度160cm(80cm+80cm),两侧各为105㎝宽、33㎝厚的手摆片石层。公路中间采用80㎝宽、8㎝厚的泥结碎石路面层。
三、修建轮迹路的必要性、实用性、合法性
(一)必要性
1、县域经济基础差,启发探索轮迹路。通江是一 个农业大县、经济弱县,县委、县政府为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勘测设计、技术培训、试验检测、项目管理等已经投入大量经费,安排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补助经费的能力弱,实施通村通畅项目的压力太大。为降低成本,减少投入,探索多样化路面结构形式势在必行。
2、群众承受能力弱,要求试验轮迹路。通江属典型的山岭重丘地带,幅员辽阔,每村人口在500-1000人左右,而通村公路建设里程绝大多数在5-10公里之间,建设成本高,群众负担较重。修建通村水泥路,每公里成本为35万元左右,群众筹资酬劳负担太重;修建沥青表处路面,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但抗灾能力很弱,养护成本高。为发挥群众的修路积极性,通过依靠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有不少符合条件的村愿意选择轮迹路。
(二)实用性
1、质量效果。经检测,轮迹路面的宽度、厚度、强度的检测,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路面平整度好,路面线型佳,能保证晴雨通车。同时,轮迹路按照设计要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手摆片石路肩、石灰碎石土封面等工艺比较简单,群众易于掌握,具有很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2、成本效益。若路基状况好,不需要进行挖软补强和路基碾压,可直接进行轮迹公路施工,每公里造价在20万元左右,与18cm厚3.5m宽的C25水泥砼路面的造价相比,每公里可节省10—15万元,降低33%的资金投入,工程成本大大降低。同时,轮迹路设计要求车辆在两条80CM宽的砼路面上行驶,余下的路面设计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3、社会效应。村道路采用轮迹路面,一是可以有效缓解村道公路通行能力低下的状况。二是可以大大提高群众修路的积极性。修建轮迹路面造价低,群众有能力参与,积极性相对较高,可采取群众投工投劳建设路拱和路肩,国家补助资金建设混凝土路面的办法。三是轮迹路面建成后,能有效地方便群众出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合法性
1、群众认可。
通村公路的修建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牢固树立民本思想,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始终坚持把决策权交给群众,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凝聚建设合力。在决策程序上,实行“三会三议”,即村民委员会提议、村民代表大会审议、村民大会决议,公开票决愿不愿意修路、修什么标准的路,愿不愿意参与修路、以什么方式参与修路,经80%以上群众同意才批准开工。同时,充分发挥群众代表全程参与监督的作用,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的透明度和质量。
2、主管部门认可。
2008年8月7日,由省交通厅公路局主持,在巴中市南江县召开了全省农村公路轮迹路路面推广应用现场会议。厅公路局组织有关人员及5市、19县(区)交通局分管领导、农建办负责人共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对山区通村公路建设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路面结构形式多样化,实施轮迹路技术的实验,给予了充分肯定(见附件二)。我县先后在民胜镇大木树、广纳镇段家坝、永安镇的龙旱垭等村实施了轮迹路,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附件一:
轮迹路
山区公路范本路
(《四川日报》2008年8月13日在综合新闻09版)
本报讯(郭亮 记者 李传君)8月7日,省公路局召集宜宾、广元、达州、雅安、巴中5市21个县(区)的交通局分管领导、农建办负责人汇集南江,通过现场参观和多媒体演示,大家对轮迹路这一新型结构形式路面产生了浓厚兴趣。
针对县域经济基础差、群众承受能力弱、建设目标任务重、老百姓修路积极性高的实际,2006年,巴中市成立了“农村公路路面研究课题组”,积极探索以轮迹路为主的建设成本低、养护方便、实用价值高、易于推广应用的通村通畅公路路面形式。今年,又在南江县元潭乡九泉村、新庙村修建轮迹路2.5公里,对横向排水、级配封面等关键技术作进一步试验研究。
轮迹路最大优点是建设成本低,据测算每公里造价约20万元,与18厘米厚、3.5米宽的C25水泥砼路面相比,每公里可节约15万元,很适合在受益人口少、车流量小、群众投资难度大的地方修建。目前,省公路局决定在全省山岭重丘区全面推广。
附件二:
【四川】全省农村公路轮迹路面推广应用现场会在南江县召开
(交通运输部网站
http://www.moc.gov.cn/06road/dif ... 0080825_516752.html)
8月7号,由省交通厅公路局主持,在巴中市南江县召开了全省农村公路轮迹路路面推广应用现场会议。厅公路局蒲宜仙副局长、农建处、科教处、省督导组有关人员及5市、19县(区)交通局分管领导、农建办负责人共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代表在参观了南江县元潭乡轮迹路面及赤溪乡空山村、庙梁村环线路建设现场后,南江县交通局围绕轮迹公路建设的背景、决策依据、实施要领、效益评估和项目推广体会等方面作了经验介绍;部分参会代表就轮迹路的造价、适用性、施工过程、施工工艺把握等方面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厅公路局蒲宜仙副局长对南江县为解决贫困山区农村公路建设成本高、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匮乏的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路面结构形式多样化,实施轮迹路技术实验,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推广轮迹路必须坚持四个原则和四个加强: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二是坚持车辆流量比较少的原则;三是受益人口少,村民筹资困难度较大的原则;四是老百姓愿意修轮迹路的原则。四个加强是:一是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管理;二是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隐患的预防,在急弯、陡坡危险路段应增设安全警示设施;三是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积极探索并建立符合农村公路养护需要的养护机制;四是加强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的科学规划。
同时,蒲局长还详细分析了当前我省农村公路面临的具体问题:一是宣传不到位,认识有偏差;二是农村公路质量体系未健全,职责不明确,监控不到位;三是试验室未充分发挥作用,各项检测不到位;四是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不到位,管理养护未跟上。
针对当前农村公路存在的问题和确保2008年农村公路建设目标的保质保量完成还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调整工作重点,努力抓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建设年”;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公路建设“百日会战”活动,掀起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三是建立四支队伍:农村公路管理队伍、市场化施工队伍、质量监督队伍和养护队伍;四是要创新思维,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巩固建设成果;五是质量年活动要有声有色,质量管理要有具体措施并落到实处;六是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证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