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 县境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大雪山中段的海子山、折多山、贡嘎山由北向南纵贯县进,将其他为东西两两大部他,东部为高山峡谷我,多数山峰在5000米以上,“天府第一峰”贡嘎山在县境东南沿,海拔7556米,峡谷高差3500米以上;西部和西北部为丘状高原及高山深谷区。大渡河自北入,流经东北部,纳康定河出境,境内长81﹒5公里。立曲(河)纵贯西北部,汇数十条溪流于西南缘入雅砻江,全长194公里。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7﹒1℃,1月平均气温-2﹒5℃,月平均气温157℃。年降水量803﹒8毫米。土壤以褐土、棕壤、亚高山草甸土为主,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次之。县境处鲜水河断裂地带,多温泉、高山湖泊,地震频繁,1955年曾发生7﹒5级地震。 经济资源 农牧业是康定县的生产主体。解放前,农牧业生产一直处在原始阶段。农业生产为低下,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畜牧业以游牧为主,随水草而居,牧畜冬春缺草,疫病不断。解放后,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引进和改良品种,改革耕作制度,特别是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生产为,促进了农牧业生产发展,使粮食产量及牧畜存栏数逐年增长。1990年,全县有耕地面积185540亩,主产青稞、小麦、玉米、洋芋、豆类、粮食总产量19705吨,农村人平粮食达275公斤。有草地面积430万亩,各类牲畜277503头(只),以养殖牛、马、羊、猪为主。畜产品有酥油、牛羊皮毛。全县有森林面积226万亩,覆盖率15﹒9%,木材蓄积量3850余万立方米。经济林木有核桃、花椒苹果等。县境矿产资源丰富,有金属、非金属矿点68处,主要有金、银、铅、锌、铜、铁、钨 、锂、铍及石棉、石膏、水晶、大理石、云母等。野生动植物资源繁多,属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牛羚、黑颈鹤小熊猫、雪豹、盘羊、毛冠鹿、白马鸡、藏雪鸡、猕猴、云豹、血雉等共29种。野生植物有云杉、木兰、连香树、白木及药用植物虫草、贝母、天麻、大黄等。 县境多雪山、冰川、湖泊,冰川覆盖面达125平方公里,湖泊总储水量为2﹒5亿立方米。有大小河流14条,水能蕴藏量761﹒万千瓦以上。已建大小电站30余座,总装机容量13489千瓦,开发潜力极大。 工业基础较弱。解放前以民族手工业为主,有金银饰品、藏靴、“夯及”皮毛加工。解放后,发展有建材、木材加工、采矿、采金、食品加工等工业。 1990年县属工业总产值1198﹒97万元,但工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康定地处川藏要道,历为藏汉民族互货之地,市场经济活跃,各类商业网点密布城乡。 1990年纯购进总值2400﹒71万元,其中农副产品533﹒03万元;纯销售总值4926﹒03万元。1990年县财政收入为1248﹒5万元。 解放前,交通闭塞,行旅艰辛,仅有两条未正式运行的川康、康青公路。解放后,公路事业发展较快,川藏、瓦(斯)丹(巴)、营(官)九(龙)、东(俄洛)巴(塘)公路纵贯全境。清代打箭炉为川藏邮传中心,驿站传递文书。民国康定因是西康省会,邮政业务计有邮件、汇兑、报刊发行、邮路四大类,但受交通制约,邮班受阻,电信设备简陋,仅与成都通报。解放后,建立城、乡邮电机构,改善邮电设备 。1990年止,除城区州邮电机构担负国内外邮电业务外,农村设邮电支局2所,邮电所3所,14条邮路,农话电路25条,人县通邮。全县7区21乡镇通车,公路里程551﹒73公里。 全县地处大雪山中段,境内山川纵横,奇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丰富绚丽多姿,融自然、人文为一体的旅游名胜景观。打箭炉自古多名胜,昔有十景:天都飞瀑、温泉浴月、双寺云林、仙海澄波、灌顶突泉、雅加银屏、郭达停云、子耳樵歌、四桥雪浪、乐顶梵音。解放后,县境旅游资源逐步开发,对外开放,主要有国家级贡嘎山风景区内的木格措风景区、跑马山风景区和塔公草原风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