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茂县、松潘的路修通了,我们的东西卖得出去了,外面的人也可以进来旅游了……”昨日,北川坝底乡群众李华惠在通车仪式上高兴地说。当天,北川通往县内12个乡以及平武、茂县、松潘的交通“命脉”禹(里)茂(县)路、北(川)松(潘)路、墩(上)青(片)路正式通车,突破了北川灾区重建的“瓶颈”。
冒着飞石 9个月建好禹茂路
地震前,北川关内大部分群众都与茂县、松潘有贸易往来。“5·12”地震导致北川通往县内12个乡以及平武、茂县、松潘的交通命脉被切断。道路抢通后,仍然难行。
北川县委、县政府决定启动禹茂路、北松路等道路改建工程。2009年5月,禹茂路、北松路、墩青路等道路改建正式动工。
“禹里到茂县、北川到松潘,一路上都是高山,在改建过程中,经常遇到飞石、塌方、泥石流的威胁。但交通是灾后重建的保障,我们必须加班加点完成。”在昨日的通车仪式上,参与建设的一名工人说,为了早日完工,他们经常吃住在工地上。
据了解,北川禹里至茂县段属于省道302线,全长23.86公里,全部按三级水泥路标准设计,于去年5月开工,今年2月5日提前完工并试通车。北松路全长45.5公里,全部按三(四)级公里标准建设,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今年1月30日提前完工并试通车。墩青路全长35公里,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今年1月30日提前完工并试通车。
突破瓶颈 群众收入可翻一番
昨日上午,记者驱车翻越擂禹路到达禹里,然后前往坝底乡、青片乡等乡镇。一路都是双向两车道的水泥路,平坦舒适。
“路刚修好时,我们骑着摩托从禹里去了一趟青片,以前三个小时的路程现在只要一个多小时。”昨日上午,禹里乡群众罗青说。坝底乡群众张荣良说,路通了,不仅我们出去方便了,更多的人愿意进来收购我们的东西,“仅2月份一个月,我就赚了将近1000元钱,这样推算,一年至少也要挣10000多元钱。以前我一年最多赚5000元。”
羌族文化能走得更远
“路修好了,我们能更好地发展旅游业,这不仅能使当地群众增加收入,也能使大禹文化和我们羌族文化得到更好地发展。”昨日,绵阳市委常委、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陈兴春高兴地说,北川、茂县、松潘都生活着很多羌族儿女,道路改建通车,将羌族儿女更好地连在了一起,大禹文化和羌族文化就能走得更远。
成都商报记者汤小均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