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健康状况堪忧 看到名山二中《中学生春季运动会》,促进学校体育活动开展,也促进学生健康。然而,在网上看到全国各地的体育教师和专家学者们无不对当前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降,表示担忧。
心肺功能下降
如何承受未来工作生活竞争压力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一些重要指标持续下降,突出表现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下降。比如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中长跑成绩下滑严重,有的就跑不下来,说明心肺功能较弱。柔韧素质差主要表现在肌肉软、关节硬、动作协调性差,平衡调节能力弱,城市里晕车的孩子明显增多。
豆芽菜少了 小胖墩多了
营养过剩带来健康隐患
十年前,“豆芽菜”体形在中学生中占有较大比例,营养不良曾是人们所担心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的问题又显现出来。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中学生平均身高有了增长,但是有近1/3的13至18岁中学生出现肥胖或营养不良现象,其中肥胖型营养人数呈增长趋势。
一些体育教师调查研究认为,营养过剩、“小胖墩”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摄入营养过量,营养不均衡,另一方面是体育活动缺量,造成热量堆积。这与家长溺爱孩子有直接关系。
甩掉“东亚病夫”帽子
戴上“近视眼王国”桂冠?
我国中学生、大学生视力不良是个老问题了。但是近年来,中学生视力不良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而且年龄越来越小,重度近视越来越多。
学生保健所统计表明,1985年高中学生视力低下率为22.67%,经过20年,目前高中生视力低下者达到80%。而且,女生的视力低下率高于男生。目前,初中阶段,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近视率达50%,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高达90%,而且其中超过一半属无法逆转的重度近视。河南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郭蔚蔚分析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长时间用眼过度。对这一问题严重性,目前社会认识还不到位。我们建国以来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如果不重视解决视力低下的问题,我们将不得不戴上“近视眼王国”的“桂冠”。
每天锻炼1小时何时能实现?
青少年体质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就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育部还提出了保障学生健康的目标和具体要求,“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但是,许多体育教师反映,在相当多的地方和学校,“每天锻炼1小时”只是一个口号。据了解,中学生每天学习时间普遍超过10小时,相当多的地方,初三、高三取消体育课,学生伏案学习时间常常达12到14小时,睡眠严重不足,体育锻炼更无从谈起。
谈起中学生健康,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季克异处长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学生体质状况有喜有忧,喜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青少年身高有所增长,多发病和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忧的是标志健康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中学生心肺功能指标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比例居高不下。季克异认为,中学生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基础人群,中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主要指标下滑不能不令人忧虑,必须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他认为,中学生体质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家长、社会对学生体育锻炼不重视,重视智力培养、轻视德育、忽视体育的倾向带有社会普遍性。二是巨大的升学压力使中学生成为课业负担最沉重的人群,挤压掉了孩子们锻炼身体的时间。三是社会、学校能提供的体育活动的空间太少,场地、器材都难以满足需要。四是有的教育机构体育教学效率不高,有的还存在理念误区,把培养个别成绩突出的运动员作为体育教育的目标,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