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用了半个钟,仔仔细细赏析并回味哥哥的绝色片片。哥哥运用独特的视觉、到位精准的文字把“罗浮山下四时春”与“若把西湖比西子”的锦绣惠州,引领我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深深地崁入了我的记忆。说真的,我也最留恋尘世间的自然风光,看着旅游产业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分到的一杯杯重要的份额,那真的是羡慕啊!我们营山的旅游产业也是有文化底蕴的,主要是政府与职能部门亟待提高创优服务。亟待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链,比如说连最基本的纪念品都没特色。旅游配套设施严重滞后,景区建设不连贯。好比营山太蓬山。大小蓬山核心景区都没有及时开发,其实深蕴道教与佛教文化天然结合的蓬山风景区,根据历史的一些踪迹,唐朝的杨贵妃或许真的终老此地。你看附近巴中南龛石窟,还有太蓬山的佛像雕刻与香火鼎盛,这都是一些历史的佐证。总之,一个景区要留得住人,必须完善旅游设施的必备条件。为什么不可以实施恢复古院落、新民居。主要是在设计与规划上,不能跟风小城镇建设的热潮。我在想,或许不久的将来,行至蓬山人迹罕至处,悠然见到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茅草屋,有基本的生活必备设施,可以好好的世外桃源几天,那简直是神仙过得日子,想念、奢望、、、当前最重要的是如果接待大中型游客,可以考虑把小太蓬半山腰的李小明别墅开发出来,那些驴行者的散客,可以就近安排小太蓬山顶的那些散落的民居中或是公路沿线。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政府部门一定要及时跟进市场行情,保持民居旅馆、客栈的安全性与正当竞争性、合法的服务性、这些细节问题必须落实到每一环节、、、那样在日益暑气渐高的季节,县域或外乡那些热得熬不住的人,来到山上避暑,小太蓬、大太蓬、那就是一个好去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