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31|评论: 18

关于第四版《李亚仙》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3 12:27 | |阅读模式


关于第四版《李亚仙》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昨天晚上我们幽兰戏曲社的40多位同学一起去重师看了《李亚仙》一剧,感觉非常不错,沈老板的表演真是不简单!美哉!但看完后还是觉得有一些问题,我们幽兰剧社的同学们把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搜集于此,希望《李亚仙》能够打造成又一部川剧精品。

先将这些看法和建议列举如下,请勿见笑!若有触犯请见谅!


第一场

1、  八仙做操时候的面光不太够,看得不太清楚,既然是天亮了,光稍微亮一些要好些。

2、  李亚仙上场之前,八仙的一句半里面的“婵娟”中的“婵”,有的演员读的是chan,有的读的是shan,大家一起读的时候显得很不和谐,统一一下为好。这种字的读音在此剧中的问题不少,要么全部统一成普通话的读音,要么都用川音

3、  李亚仙最好能从牌坊后面走出来亮相。

4、  李亚仙上场亮相时,左边(相对于观众)的追光灯亮晚了一点儿。后面也有这种情况,左边的追光灯总是晚了一点。

5、  “朝云暮雨为谁忙”一句中间最好不要进弦乐,听起来很怪异。

6、  由于才改了剧本,演员对于新的唱词还不是太熟悉。“惊见天人”一段中,李亚仙的一句“见惯不惊”改成了“也曾惯识”,但唱的时候却唱成了“也曾不惊”。这种问题在后面几场戏中也有所出现。

第二场

1、“盟”在普通话中读meng,川话里读ming,演员时而读meng,又时而读ming,听起来有点怪,最好能统一一下。

2、“足”在普通话中读zu,川话中读ju,妈娘唱的是“养你就要赚足(ju)本”,而李亚仙说的是“心满意足(zu)了”。

3、建议在郑元和离开李亚仙去接妈娘的时候加上一句“亚仙,你等着我”,这与后面郑元和考上状元后,去上朝为李亚仙请旌表是说的“等着我”相呼应,因为这两次郑元和离开李亚仙,结果都是悲惨的。

第三场

1、《李亚仙》是一出唯美的古装戏,唱词和念白就要雅一些,乞丐的台词中出现了“尖端”和“二级钳工”这些词语,很不和谐。即使是要迎合观众也不能以这种方式迎合。

2、乞丐的“斑竹丫、苦竹丫”的唱段,这次把音乐改了,听起来完全是土家族音乐,但听起来还是很好听的。

3、郑元和拜师是这次加上的,但我觉得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没有拜师的情节也能够完全说得走,可有可没有的东西还不如砍掉,给后面的一些戏加点东西上。

4、李亚仙在这场里面有句唱词“独坐装台懒梳理”,我觉得在头饰方面应该稍微处理一些,比如后盖处吊一些流苏下来,以表现李亚仙梳头时都只是随便弄一下,有些饰品都没有弄好。在第二版里面那套紫色的服装就很符合。

5、既然是郑元和拜了师,何仙姑为什么还要把郑元和叫做“哥哥”,不太合理。

6、由于改了剧本,演员没有记清楚新台词,郑元和有一句本应是“花子师傅,我们走”,说成了以前的那个台词“花子兄弟,我们走”。

第四场

1、  建议在“谯楼已打更鼓,睡是睡得的时候了”前面加上“子曰——(又传来更鼓声)”。

2、  李亚仙刺目时,锣鼓没有配合好。

3、  “眉”在川话里面应该读mi,郑元和咏诗时读成了mei

4、  第二版里面有句话“郑郎,你可要记住了,奴的这双眼就是为了你而生的”,这句话很震撼人,也可以说是李亚仙刺目之前留给郑元和最后的一句话,如能够再加上会更好一些。因为我们社团也在排演《刺目劝学》一折,我们对此深有体会。

5、  看完了这场以后觉得这场跟前面的剧情联系不大,而且郑元和为什么不想读书,也没有说的很清楚,如只是为了李亚仙的眼睛,好像说得太牵强了,而且前面的几场戏中也没有做铺垫,只是第一场中有一句“她美目顾盼柔若水”,但是太单薄了,建议在前面多做一些铺垫。

第五场

1、  红杏花的背景太卡通了,与前面两张背景不协调。

2、  当郑元和中状元的消息传来时,银筝的“姐夫中了”不合适,下面的观众都在笑,删掉为好。

3、  在前面的两个版本中,有李亚仙选衣服的情节,我们觉得这个应该保留。郑元和考取了状元,李亚仙很高兴,俗话说“女为知己者容”,李亚仙为了迎接状元公,必定要好好打扮一下,这样一来很说得通。而且这个时候的喜悦跟后面的悲惨更能形成强烈的对比,建议恢复这个唱段。但是以前又一次演出的时候,有件衣服上面“xx服装厂”的标签没有撕掉,穿帮了。

4、  “庆幸他们父子团聚,庆幸郑郎鸿图大展,庆幸亚仙得偿夙愿”这是改后的词,演员可能是没有记清楚,说乱了。

5、  “听君江湖听歌郎”是很有难度的唱段,特别是【山桃红】这只曲牌很不好唱,但沈老板的相当精彩。可是我们认为,这个唱段太长了。对于观众来说看了这么久的戏已经比较累了,然后又是这么长的唱段,听的时候最开初还是很有兴趣的,在慢慢的听,可是时间一长了,就乏了,就没有认真的去听唱词,而这个唱段最核心的部分又恰恰在后面,特别是“离郑郎,走四方”的句子。最后很多人的映像就是李亚仙抱着一个琵琶,到底是在干什么呢,也无从得知,还是听别人说她离开了郑元和,这才知道结局是这个样子的。

6、  “听君江湖听歌郎”里面,演员把“知君性刚强”唱成了“知君好心肠”。

我们所感受到的就是这些问题,若有不当之处,还望麻布口袋装盐巴——包涵包涵!希望《李亚仙》能够成为又一部国家舞台精品剧目!祝《李亚仙》在“九艺节”上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重庆大学幽兰戏曲社

201053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5-3 12:58 |
4、  第二版里面有句话“郑郎,你可要记住了,奴的这双眼就是为了你而生的”,这句话很震撼人,也可以说是李亚仙刺目之前留给郑元和最后的一句话,如能够再加上会更好一些。

那句台词确实很有震撼了的,之前我曾把网上的两个版本对比来听,觉得还是加上这句台词好。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13:15 |
是的,这句话很震撼的,加上要好一些。

发表于 2010-5-3 14:03 |
好建议。
所有的作品,都是在不断修改中提高的,幽兰整理出来的同学们的建议很好,先赞一个。

另:幽兰小生的作品,在此次川剧摄影巡展活动中获入围奖,证书在我这里,如果你有朋友到成都,请与我联系。

联系电话:028-85173871

发表于 2010-5-3 18:57 |
同学们意见很好,真切,直观,相信对此剧的修改有很大的借鉴和帮助,谢谢你们。

发表于 2010-5-3 21:33 |
大学生们好内行啊,赞!

发表于 2010-5-3 22:11 |
细节很详细呀,看得很认真呢,向你们学习~
人多力量大,希望以后越改越好~

发表于 2010-5-3 22:49 |
精品耒自群策群力,希望再创精品!

发表于 2010-5-3 22:50 |
首先感谢“重庆大学幽兰戏曲社”的同学们对《李亚仙》的支持!特别是幽兰小生为这次大学城演出贴海报忙里忙外,看完演出还将自己的观后感细列出来,辛苦了!
其实一部好的作品总是在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再创作,《李亚仙》从初稿到现在已是第四次改版,这个过程需要听到观众的真实反映,昨天在演出前院方就给现场的大学生发了建议表,剧组也想通过这次演出得到一些真实的反映。麻辣摄影里有张帖子是“倡议看片评片讲真话”,我觉得很好,只有听到真实的评论才能从中总结和升华,记得前年重川的《三醉路》录制完成,并在央视播放,重川当时就根据川剧网友“悠哉乐斋”“蒋伟”给唱词上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正是倾听了这些建议,在后来的改写中我们即时地采纳,《三醉路》的再录制得到了完善。《李亚仙》的几次改版都得到蒋伟的支持,并给《李亚仙》提出很多有益想法,哪怕我们在外地演出他都发短信关心支持《李亚仙》,在这里我们深表感谢!
倡导说真话,说实话对艺术创作有着更深的意义,前些天wangchenghong在观看《马前泼水》后写出这样的感叹:“要争取让观众看完一次之后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会有酣畅淋漓的效果,会有“品得戏中苦,尝得戏中乐”的感受,会有与剧中人同喜同忧的心情,在这之后,他们可能会在XX时候再次走进剧场,反之,如果第一次没有这样的效果,他们还会来么?”。从该帖中也看出几位80后对川剧的真挚之情,在此我想特别感谢那些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朋友!正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期望听到不同的见解,感谢支持《李亚仙》的朋友们!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22:59 |
      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刺目》一场戏中,把郑北海的信处理得比较突出,这样与前面的情节比较能够更好的结合,也增强了李亚仙刺目的决心,可是还是有点说不通。第三版里面,郑北海的信是从郑元和的衣袖里面掉出来的,而第四版里面是从郑元和的书本中掉出来的。既然郑北海的书信对郑元和的影响如此之大,郑元和也非常的害怕父亲,那么郑元和为什么会将书信随便放?衣袖里、书本中,这些都是很容易被李亚仙发现的,所以我认为书信的出现不是太合适。、
      再者,书信的出现以及第三场和第四场中间八仙的台词都反映出了李亚仙最终刺目是心中有愧,到底这样处理是好还是不好呢?各人意见不一,也很难说,但是看起来总觉得怪怪的,到底怪在那里也很难说清楚。不知大家是什么意见了。

发表于 2010-5-3 23:07 |
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刺目》一场戏中,把郑北海的信处理得比较突出,这样与前面的情节比较能够更好的结 ...
幽兰小生 发表于 2010-5-3 22:59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继续深入!期待!

发表于 2010-5-4 00:14 |
“郑郎,你可要记住了,奴的这双眼就是为了你而生...."
一定要加哈

发表于 2010-5-4 00:16 |
回复 9# 06295dxj


    谢谢邓老师对我们的鼓励,希望重川多出精品。
把《李亚仙》打磨得光彩照人

发表于 2010-5-4 00:21 |
“郑郎,你可要记住了,奴的这双眼就是为了你而生...."
一定要加哈
wangchenghong 发表于 2010-5-4 00:14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这句台词的确很震撼

发表于 2010-5-4 00:21 |
回复  06295dxj


    谢谢邓老师对我们的鼓励,希望重川多出精品。
把《李亚仙》打磨得光彩照人
wangchenghong 发表于 2010-5-4 00:16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1:52 |
关于“请君江湖听歌郎”的这个唱段,我还想说一下在音乐方面的建议。
这个唱段可以说是全剧主题思想的中心唱段,第二版的那个音乐我觉得很好,但是这次这个音乐我觉得有些地方处理得不太好。
在中间很多地方,演员唱的时候部分地方把音唱得太重了,比如“红袍加身就要各一方”中的“各”,不但唱得很重,而且还加了前倚音,听起来很不好听,我觉得平平的过度还是要好一些。这样的处理有可能是想把“各一方”强调一下,但是我觉得在“方”上面强调一下要好一些,比如“方”字唱重一些,后面的“a”或者“ang"再由强减弱,这样处理应该会好一点。这种情况在这个唱段里面还有很多地方都存在。
最后一句“心中存留一片光”,在“光”的音上,以前是2 3——,现在改成了5——,直接把音升上去了,没有一个过度,听起来有一点别扭。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20:56 |
在第二场与第三场之间乞丐的台词中有两句关于郑元和的是这样说的“郑父转任长安过,一顿毒打丢下河”,我觉得这两句话中间应该加上两句话,不然太跳跃了。以前第三稿里面说的是“恰遇老父从此过,一顿毒打丢下河”,这两句的紧凑性倒是有,但前一句太突兀了。我觉得应该改成“郑父转任长安过,痛斥孽子甚堕落,火冒三丈难浇灭,一顿毒打丢下河”,第三句好像不太难好哈,权当抛砖引玉罢了。 个人愚见,还望大家不要见笑哈!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21:58 |
      第二幕一开头,李亚仙和郑元和唱“绣鸳鸯,到白头”唱段的时候,整体灯光不是很亮,呈红色,看起来倒是很温馨,可是前面的地光太亮了,演员的影子都印到了后面的幕上,看起来就不和谐了,想起了《金子》中焦母魇金子的场景。建议地光稍微弱一点,调一盏电脑灯稍微把背景布打量一些,这样看起来要好些。

发表于 2010-5-4 23:20 |
继续深入!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