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四版《李亚仙》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昨天晚上我们幽兰戏曲社的40多位同学一起去重师看了《李亚仙》一剧,感觉非常不错,沈老板的表演真是不简单!美哉!但看完后还是觉得有一些问题,我们幽兰剧社的同学们把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搜集于此,希望《李亚仙》能够打造成又一部川剧精品。
先将这些看法和建议列举如下,请勿见笑!若有触犯请见谅!
第一场
1、 八仙做操时候的面光不太够,看得不太清楚,既然是天亮了,光稍微亮一些要好些。
2、 李亚仙上场之前,八仙的一句半里面的“婵娟”中的“婵”,有的演员读的是chan,有的读的是shan,大家一起读的时候显得很不和谐,统一一下为好。这种字的读音在此剧中的问题不少,要么全部统一成普通话的读音,要么都用川音
3、 李亚仙最好能从牌坊后面走出来亮相。
4、 李亚仙上场亮相时,左边(相对于观众)的追光灯亮晚了一点儿。后面也有这种情况,左边的追光灯总是晚了一点。
5、 “朝云暮雨为谁忙”一句中间最好不要进弦乐,听起来很怪异。
6、 由于才改了剧本,演员对于新的唱词还不是太熟悉。“惊见天人”一段中,李亚仙的一句“见惯不惊”改成了“也曾惯识”,但唱的时候却唱成了“也曾不惊”。这种问题在后面几场戏中也有所出现。
第二场
1、“盟”在普通话中读meng,川话里读ming,演员时而读meng,又时而读ming,听起来有点怪,最好能统一一下。
2、“足”在普通话中读zu,川话中读ju,妈娘唱的是“养你就要赚足(ju)本”,而李亚仙说的是“心满意足(zu)了”。
3、建议在郑元和离开李亚仙去接妈娘的时候加上一句“亚仙,你等着我”,这与后面郑元和考上状元后,去上朝为李亚仙请旌表是说的“等着我”相呼应,因为这两次郑元和离开李亚仙,结果都是悲惨的。
第三场
1、《李亚仙》是一出唯美的古装戏,唱词和念白就要雅一些,乞丐的台词中出现了“尖端”和“二级钳工”这些词语,很不和谐。即使是要迎合观众也不能以这种方式迎合。
2、乞丐的“斑竹丫、苦竹丫”的唱段,这次把音乐改了,听起来完全是土家族音乐,但听起来还是很好听的。
3、郑元和拜师是这次加上的,但我觉得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没有拜师的情节也能够完全说得走,可有可没有的东西还不如砍掉,给后面的一些戏加点东西上。
4、李亚仙在这场里面有句唱词“独坐装台懒梳理”,我觉得在头饰方面应该稍微处理一些,比如后盖处吊一些流苏下来,以表现李亚仙梳头时都只是随便弄一下,有些饰品都没有弄好。在第二版里面那套紫色的服装就很符合。
5、既然是郑元和拜了师,何仙姑为什么还要把郑元和叫做“哥哥”,不太合理。
6、由于改了剧本,演员没有记清楚新台词,郑元和有一句本应是“花子师傅,我们走”,说成了以前的那个台词“花子兄弟,我们走”。
第四场
1、 建议在“谯楼已打更鼓,睡是睡得的时候了”前面加上“子曰——(又传来更鼓声)”。
2、 李亚仙刺目时,锣鼓没有配合好。
3、 “眉”在川话里面应该读mi,郑元和咏诗时读成了mei。
4、 第二版里面有句话“郑郎,你可要记住了,奴的这双眼就是为了你而生的”,这句话很震撼人,也可以说是李亚仙刺目之前留给郑元和最后的一句话,如能够再加上会更好一些。因为我们社团也在排演《刺目劝学》一折,我们对此深有体会。
5、 看完了这场以后觉得这场跟前面的剧情联系不大,而且郑元和为什么不想读书,也没有说的很清楚,如只是为了李亚仙的眼睛,好像说得太牵强了,而且前面的几场戏中也没有做铺垫,只是第一场中有一句“她美目顾盼柔若水”,但是太单薄了,建议在前面多做一些铺垫。
第五场
1、 红杏花的背景太卡通了,与前面两张背景不协调。
2、 当郑元和中状元的消息传来时,银筝的“姐夫中了”不合适,下面的观众都在笑,删掉为好。
3、 在前面的两个版本中,有李亚仙选衣服的情节,我们觉得这个应该保留。郑元和考取了状元,李亚仙很高兴,俗话说“女为知己者容”,李亚仙为了迎接状元公,必定要好好打扮一下,这样一来很说得通。而且这个时候的喜悦跟后面的悲惨更能形成强烈的对比,建议恢复这个唱段。但是以前又一次演出的时候,有件衣服上面“xx服装厂”的标签没有撕掉,穿帮了。
4、 “庆幸他们父子团聚,庆幸郑郎鸿图大展,庆幸亚仙得偿夙愿”这是改后的词,演员可能是没有记清楚,说乱了。
5、 “听君江湖听歌郎”是很有难度的唱段,特别是【山桃红】这只曲牌很不好唱,但沈老板的相当精彩。可是我们认为,这个唱段太长了。对于观众来说看了这么久的戏已经比较累了,然后又是这么长的唱段,听的时候最开初还是很有兴趣的,在慢慢的听,可是时间一长了,就乏了,就没有认真的去听唱词,而这个唱段最核心的部分又恰恰在后面,特别是“离郑郎,走四方”的句子。最后很多人的映像就是李亚仙抱着一个琵琶,到底是在干什么呢,也无从得知,还是听别人说她离开了郑元和,这才知道结局是这个样子的。
6、 “听君江湖听歌郎”里面,演员把“知君性刚强”唱成了“知君好心肠”。
我们所感受到的就是这些问题,若有不当之处,还望麻布口袋装盐巴——包涵包涵!希望《李亚仙》能够成为又一部国家舞台精品剧目!祝《李亚仙》在“九艺节”上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重庆大学幽兰戏曲社
2010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