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山水如画

国家AAAA级旅游区蓬安嘉陵第一桑梓载入《中国最美的小城》一书和《中国自驾游》杂志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山水如画和七妹他们上牛头山,捡了一堆水果,到超市换了小米椒42个.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老坎


    谢谢弟娃的关注和对蓬安旅游的支持。。。。。。。。。。。。。。。
    千年周子镇,一幅山水画。。。。。。。。。。。。。。。。。。。。。。。。。。。。。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嘉陵江船工号子领头人 下河街老字号药房掌门人 唐文涌及其药铺回忆



   1980年,我大哥邓彰荣在蓬安红旗被服厂当裁缝的时候,房子就租住在在下河街里。小时候,我常常跟着我母亲赶周口到下河街里看哥哥,那时候,记忆最深刻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在下河街下梯梯的地方,也就是现在唐文涌开药铺的对面,有一个露天的电线竿子,上面有颗瓦数很大的路灯,一到晚上,全是飞蛾和甲甲虫飞舞,尤其喜欢晚上在路灯下去捉甲甲虫耍,那时候,电线竿子下面的药铺应该叫同仁药房,里面有个慈祥和蔼的老医生在看病抓药,现在回想起来,那位老先生应该就是现在的唐文涌的父亲。
    第二件事情就是最喜欢跑到现在的下河街尽头去看嘉陵江,那时候觉得嘉陵江的江面好宽,浩瀚的水面,水流湍急,白茫茫的一片,象大海一样宽阔,那时候,当地人却依旧不把嘉陵江叫江,而叫大河。一回到大哥家里,大哥问我到哪里去了?我回答说切看大河去了,那个河好宽哦,比起我们老家永兴的河宽好多哦。
    1989年在蓬安师范读师范时,也常常每周星期六或者星期天就跑到嘉陵江边来看江水,1990年10月的一天还亲眼看到一个冬泳队的队员横渡嘉陵江时,突然游到游到,就游到没在呱了,居然当场沉入水底淹死呱了。
   时光一晃,30年转瞬即逝,真没想到,小时候最喜欢的大河,居然也许要让我看一辈子了。。。。。。。
   人啊,命运使然,也许是上天无形之中,早就一种冥冥中的注定。。。。。。。。。。。。。。。。。。。。。。。
http://img.mala.cn/month_1005/1005081643a2380b68231fbbd9.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的蓬安百牛渡江   文 / 邓四平
  晨曦初露的嘉陵江上,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绿油油的水草,波光莹莹的辽阔江面,一叶扁舟荡漾在闪烁的金光之中,一只长长的竹篙诗意地挥舞,一群活泼可爱的牛儿快活地与水亲密接触……
  源远流长的嘉陵江在流过美丽的蓬安县城后,由于江水的冲刷,泥沙的沉积,形成两个巨大的江中岛屿:一个圆圆的,一个弯弯的,老百姓分别称它们为太阳岛、月亮岛。太阳岛在上游,总面积约达80万平方米;距太阳岛约两百米的月亮岛面积达50万平方米,两岛之上一年四季绿草如茵,水牛成群,更有白鹭、野鸭、青妆等众多水岛栖息于此。在这里,生物之间和谐相处,水牛吃草,鸟儿在水牛的身边陪伴它,在牛背上给牛儿捉虫,和牛儿窃窃私语;水牛洗澡,鸟儿也在牛角上与牛儿相依相偎,不愿离开,人们乘船途径于此,谁也不忍心打扰它们。长此以往,美丽的太阳岛、月亮岛于是便成了牛儿的天堂,鸟儿的乐园。
  嘉陵江最美丽的地方在蓬安段,而蓬安嘉陵江上最奇特的生态景观的便当首推“百牛渡江”了。由于太阳、月亮二岛是江中孤岛,游客不禁要问:水牛是如何上岛的呢?来到这里,你就会发现,每天清晨,两岸的水牛成群结队涌向岸边,健壮的头牛一声长啸,牛群便如闻军令,纷纷下水,一支队伍从东岸游向的太阳岛,另一支队伍则从西岸游向月亮岛。两边各一百多只牛头在江中若隐若现,它们秩序井然,小牛趴在妈妈的背上,健壮的公牛在前面带路,在后面护卫,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时而一字长蛇阵,时而成扇形散开,队形几经变化,两分多钟便游过了二十多米宽的江面。它们高兴地在岛上飞奔,然后尽情享受嫩绿的水草。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牛群又会自发集合,一起游到对岸的家中休息。老百姓便把这种奇观称为“百牛渡江”。
  要去看蓬安的百牛渡江就像登峨眉山瞻仰金顶的日出或者佛光一般,那是要讲究缘分的。冬天不行,牛儿畏冷。天色晚了不行,牛儿不再下水。去看百牛渡江最好是乘坐美丽的画舫,选择在晨曦初露的清晨时分,在微风吹拂的宽阔江面,波光粼粼,朝霞满天,远山如黛,水天一色,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人尽情放飞绿色心情。
  山岚朦胧,晨光熹微。船到油房沟村江面之上时,“哦——哦——嘿——嘿——哎哎哎——”老远就可听见岸上赶牛人唱歌一般赶牛的吆喝。只见从江岸的山旁溪沟里冒出一大群数都数不清浩浩荡荡的憨态可掬的水牛来,走在最前边的是一头黑色的大水牛,站在高处,“扑通”一声便勇敢地下了水,浪花飞溅,飞花碎玉一般四散开来,其余的牛们仿佛都得到了无声的命令似的,也都纷纷“扑通扑通”地跳进江里。只见一大群黝黑黝黑的水牛仿佛神龙见首不见尾一般,昂扬着高高的牛头,鼻孔里发出巨大的“扑哧扑哧”的喘息声,巨大的身体只看见潜艇似的脊背,在水里若隐若现,所有的下水的牛们又都仿佛在喊着“嘿左嘿左”的号子一般,义无返顾地努力向前,向前……整个江面都仿佛在剧烈地震撼,整个画舫都仿佛在跟随着上下起伏,巨大的浪波仿佛大海涨潮一般,剧烈地拍打着大江两岸。
  放眼望去,那游在最前面的头牛已经抵达江水中心了,而走在后面的水牛还在岸上次第跳下水,那牛群却并害怕,扑闪着巨大的牛眼,“扑哧扑哧”地喘着粗气喊着号子一般兴奋地往前游去了。牛群里不时传来“哞哞”的叫唤声,那是牛妈妈和牛爸爸一前一后全身心地托着小牛在一起渡江。
  最后,游到江岸的牛群次第上岸,只见荡漾的江面剧烈地摇晃,一座座漆黑的小山突然从嘉陵江水中石破天惊耸立岸边,不是一座,而是十座,二十座,三十座,瞬间又变换成上百座雄伟的漆黑的大山,顷刻之间,碧绿的嘉陵江岸上瞬间站立起了一排排连绵的山峰,没有谁踩踏着谁,整个牛群秩序井然。
  太阳岛上,绿草如茵,最让人倍感神奇的是,那碧绿的天边,早已有成群结队的水牛在天际之间悠闲地吃着草儿散着步了,岛上四处都是雪白如梨花似的白鹭自由飞舞,有的水牛背上悠闲地站立着至少三四只欢快的白鹭,牛与白鹭相融相谐,人与自然亲密接触,在百牛渡江的震撼中,我们只觉得心灵一次又一次地接受了灵魂的洗礼与超脱。

发表于 2010-5-9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美人更美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楚霸王


   
相约司马相如故里,欢迎大家到嘉陵江里切拌澡。。。。。。。。。。。。。。。。。





http://img.mala.cn/month_1005/1005091651b13f7d45ea01c1ee.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10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10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爱生活爱蓬安

发表于 2010-5-10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我的青春谁做主


    还爱你。

发表于 2010-5-10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10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邓老师:旅游宣传的最佳结果就是广而告之,让每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不仅仅是天南地北,还要有五湖四海的游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消水白鹤飞


    好的。。。。。。。。。。。。。谢谢你的建议。。。。。。。。。。。。。。。。。。。
   我们一定做到广而告之。。。。。。。。。。。。。让蓬安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近蓬安。。。。。。。。。。。。。。。。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角山上那红军树(节选)

■ 邓四平 (蓬安县)


    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江水,四围的青山,宁静的古街,摇篮似的小城……一切都那么和谐而友好地撞击着我的目光和心跳。这是我神奇的故乡,这更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蓬安。
    而故乡龙角山巅的红军树一直深深地雕刻在我的心坎上。二十多年前,当我从大山的深处走进这座小城读书的时候,每到周末,我最酷爱的活动便是去攀登家乡县城这座有名的小山。
    记忆深处,龙角山上的红军树是一棵黄葛树,那树雄踞山巅,树冠巨大如伞,枝繁叶茂,一年四季都青翠碧绿,枝桠纵横,宛如张牙舞爪的龙,凌空飞腾,峥嵘崔巍。如今,黄葛树树身至少四五人才能合抱,树前立有蓬安县政府于1982年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石碑一块。近来,参天的树下还新塑有一男一女两位红军战士的青铜塑像。在乡下教书的日子里,但凡进蓬安县城办事,乘车一到县城,大老远就可以望见高高的龙角山山巅的红军树,那树仿佛已经成为了千年相如古县蓬安的一张巨大的绿色名片。
    后来,查阅县志,才渐渐地了解到,龙角山山巅的这一株黄葛树其实是有着来历的一株树。据载:1933年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一只红军队伍途经龙角山并驻扎山巅,两个红军战士下山挑米,将米挑上山后,随手就将挑米用的一根黄葛树枝桠做成的扁担插在地上,事后红军队伍离开蓬安,谁知那根做扁担的黄葛树枝桠栉风沐雨多年以后,居然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那以后,家乡人民为了纪念当年红军的事迹,就亲切地管这株黄葛树叫“红军树”了。如今,山巅的黄葛树依旧年年常青,淳朴厚道的蓬安人民将其保护完好如初,而当年挑米的红军战士却早已不知何处。
http://img.mala.cn/month_1002/100209235756f21b6f222b794c.jpg

发表于 2010-5-11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家乡爱蓬安~~~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