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烂尾桥”的对错、苦难和无奈
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 时间: 2010-05-10 17:28 来源: 南海网 作者: 王庆峰
四川巴中山区的一座沙溪大桥,97年被鉴定为危桥,至今还未重建,其间数条生命命丧于此,网民称其为“最牛烂尾桥”。《中国青年报》
新闻让人百感交集,一座乡镇居民通往外界的必由之桥“烂尾”十几年而不得终,换作在普通地域,当地政府免不了要饱受指责的。而如今,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特定区域,所有的议论都显乏力。村民没法子要过这座桥,政府没力气来修这座桥,对错争议都饱含了心酸无奈。我们应该看到的核心是,当基层实在无力修桥时,沙溪大桥一“危”就危了13年,如果没有媒体的介入曝光,大桥的“一危再危”,还会导致多少生命的陨落呢?
单纯的指责群众不谙道理、政府不恤民情都显得过于偏颇,因为这是一个太过心酸的故事。群众迫于就业、上学、就医等紧急情况,违拗政府命令大胆过桥,实在有情可原;政府积极鉴定、派人看护、协商赔偿,也显出了一个基层政府的基本职能,况且预算“700万元”的数目才是拖延大桥重建的命门。尽管当地官员有一些话语“刺耳”,却不能影响其“尽本分”的基本形象。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官员政绩和形象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至于招商引资、权力创收则更不切实际。
当然,指责大桥始建的在任领导和建筑者则显得毫无意义。关键是当下,群众不是不让建,政府不是不想建,就是因为没钱。这里有一个细节,沙溪镇目前人均收入仅1200元,农业收入只占四成;而《经济参考报》5月10日称“从基尼系数看,我国贫富差距正逼近社会容忍‘红线’”。从中,我们就可以想像他们每次走过大桥时的心酸无奈。
在我们的特殊国情下,兼顾到每个地区的公平都显得言之过早。然而据此被淹没在公众视线里的人们,他们走“烂尾桥”、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的现实,每每都要靠媒体的披露,才能触目惊心的展现出来。其间无奈者,不能奢望他们能制造出吸引高级领导的动静来;不幸者,大抵只能自认不幸了;不平者,也不止于将眼光整日聚于此处。封闭的区域,不是新闻的热点、苦难不够新闻的级别,只能默认,“危房”“危桥”者,还有多少岁月可以堂皇的生存呢?
有力的管理规划、宏观的调控把握毕竟还不到迅速见效的时候,那么在公平与正义的光辉照到彼处的“烂尾桥”之前,他们的苦难和无奈,不能只靠媒体制造的眼球聚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