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城市广场”,位于巴城西边的白云台,建于2007年。这是一个总投资6500万元的建筑群,依山面水、大气磅礴。建成以来,成为新的城市地标。
然而近日,广场名字却引起了一场大讨论。不少网友毫不客气地批评:这么好的建筑,咋就取了这么一个“没文化”、“没个性”的名字?
观点:名字取得实在缺乏品位
网友“巴山秋色”在帖中说,每一个城市都有广场,巴中的城市广场叫法实在不妥。
“首先功能定位不准,到底是纪念广场还是休闲广场?其次,城市广场概念太大、太空泛,巴中大大小小的广场都可以叫城市广场,那么‘城市广场’究竟是指哪一个呢?这很容易让初来巴中的外地人摸不着头脑。”
最重要的是,这个名字缺乏主题,缺少文化内涵。
对这个观点,网友几乎一边倒地表示认同。他们认为,所谓“人如其名”,讲的就是名字要有个性,广场命名情同此理。
一个地标性建筑,应有一个与其相匹配的名字,能够体现出鲜明的城市特征和独特的文化气质,达到让人闻过不忘的效果。
这么漂亮的建筑群,搭配这么一个空洞无物的名字,实在遗憾。
支招:人文精神地理特征兼顾
这个新建的广场,到底该取一个什么名字?
对此,网友们纷纷支招。
“巴山秋色”认为,巴中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古往今来各类名人灿若星辰,建议广场以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命名。
如天文学家张思训,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原红四方面军将领、国家主席李先念等,然后再为他们塑像,供后人缅怀和瞻仰。
巴中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红色文化、红色旅游闻名全国,因此有网友建议,应将“城市广场”更名为红军广场、红苏区广场、巴山红广场。
就地名而言,应该叫“云台广场”,简称“云台”,或兼顾历史名人和地域名,称作“望天台广场”,简称“天台广场”,寓意宋代天文学家张思训为天文学作出的贡献,或寓意唐代李贤太子在望王山的山腰之处远眺长安。
民政:形成共识后就启动更名
关于广场名字的由来,巴中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区划地名科科长罗英杰昨日介绍,有关方面在规划之初自行取了这个名字,一直延续至今,不符合法定程序。
按照规定,城市地名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应同步进行,城市公共设施和大型建筑物的命名必须先征求民政部门的意见,然后再专门发文。
本月底前,民政局将会同发改委、规划和建设局等部门,针对巴中目前随意命名的现象进行规范。
罗英杰表示,网友的建议他们已认真看了,确实有一定道理。
如果大家普遍认为这个名字应该更改,民政部门会启动更名程序,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后,再由专家组进行讨论,最后报请审批。 华西都市报记者 谢颖
|